名人解讀

Skills for U執行長黃偉翔:提早認清社會現實,「喇賽」也是種競爭力

作者:劉呈逸    2019-02   圖片:廖祐瑲、黃偉翔

他,是黃偉翔。如此反骨的目的,源自前方清晰的目標──期望發揮影響力,多做一點事,讓技職的價值與貢獻,被更多人看見。

分享文章給朋友

他,是黃偉翔。

就讀新北高工(原為海山高工)機械科時,雖是技職體系中的明星校系,他卻習慣把書包反背,甚至拿起立可白,把高工塗成「高中」;考進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研究所後,他卻沒順理成章當起科技新貴,反倒創辦了台灣第一個技職教育平台「技職3.0」,成為獨立記者,力圖翻轉社會對技職生和技職教育的刻板印象。他的報導甚至促成《兵役法》修正案三讀,讓技職國手得以免除兵役。而本來是監督政府的角色,現在,他更進入體制,成為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

一路走來,黃偉翔每一步都相當「反骨」,背後卻有著不怎麼意氣風發的理由。單薄身子上的反背書包,背負著的是從心底感受到的歧視,「讀技職,總是覺得矮人一截啊,」回憶起年少時代的不自信,他坦然地笑說。

他接著指出,台灣社會對技職的不重視,從2017年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達比舉辦、有著技能界奧運之稱的國際技能競賽(WorldSkills Competition)就可見一斑。

台灣派出的47名技職國手,最後奪得4金1 銀5銅,全球排名第4。但相較於香港、韓國都有規模不小的採訪團隊,國內媒體的關注卻相對冷淡,除了到處奔走一年多,才籌到採訪經費的黃偉翔。

那個只有黃偉翔一名台灣記者的國際媒體室,真切反映出台灣社會對技職的態度。這輕薄的重量,卻回過頭來壓著技職體系的學生喘不過氣。

在黃偉翔心底,技職不該只著眼於「賺錢」和「就業」的工具化視角。帶著阿布達比的心碎回國後,他成立非營利組織“Skills for U”,藉著媒合技職與社會議題,讓技職人能夠以技能為媒介,與各種社會議題對話。

2018年,黃偉翔串聯8位曾參與國際技能競賽的國手及15位技職生,發起「技能國手活化老舊校園計畫」。利用暑假中的20天,在新北市萬里區的大鵬國小為小朋友打造一個可以上課、展示作品的多功能貨櫃展演藝文教室。

他,是黃偉翔。如此反骨的目的,源自前方清晰的目標──期望發揮影響力,多做一點事,讓技職的價值與貢獻,被更多人看見。

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到底選高中好?還是高職好?

我通常會打個比方:教育,就像吃飯時挑要吃哪家自助餐。當你進到餐廳前,可能已經想好要夾什麼菜色,也或許只是因為不喜歡另一家店的料理方法。同樣的道理,當你在選擇高中或是高職時,就得先知道心之所向,以及確定自己毫無興趣的領域,這都是用來「挑自助餐店」的標準。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人的目標是透過YouTube成為遊戲實況主,除了遊戲要玩得好,還得會剪片,也需要一些商管知識,更要能言善道與廠商周旋,那自然會注意到比起高中,高職有更多遊戲開發、行銷管理等課程,便會做出恰如其分的選擇。

走出舒適圈參與社會,累積現實感

因此,當你在問我要怎麼選之前,應該先想辦法累積「現實感」,知道社會中到底有哪些選項,再來做選擇。

精選閱讀
RECOMMENDED FOR YOU

自己的學習地圖自己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