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lls for U執行長黃偉翔:提早認清社會現實,「喇賽」也是種競爭力
他,是黃偉翔。如此反骨的目的,源自前方清晰的目標──期望發揮影響力,多做一點事,讓技職的價值與貢獻,被更多人看見。
會有這樣的想法,源自我讀台大機工所前,還以為工程師就是坐在辦公室寫寫code (程式碼)而已。一直到進入實驗室後才察覺,「現實」裡的工程師還得做其他事,也才發現這不是我要的「菜」。繞了一大圈,我才覺得這樣的前後順序真的要改啦(笑)!我們應該先找到職業的現實,才能做出好的選擇。
累積現實感的方式其實很簡單,只要多用各種方式參與社會就行。透過實際行動,看見現實裡的需求,就可能成為一種職業選項。
譬如,我在台大曾參與校內選舉的團隊,當時幫忙一位候選人經營網站和社群,我才知道,原來在一場選舉裡,能夠藉由網站內容進一步影響候選人在搜尋引擎上呈現的結果,藉此營造網路聲量。這也帶給我能夠用內容去影響他人看法的「現實感」。
有些人或許會反駁,說自己很忙沒時間,但我認為,要不要跨出舒適圈與社會連結,端看個人願不願意而已。
所以,不如試著去當個志工關心社會議題,或是號召一項活動;更簡單的是,下次分組作業找組員時,不妨就從隔壁班、隔壁系的人挑起,與不同背景的人合作,也是累積現實感的好方法。
跳脫賺錢思維,改用三面向思考
就一般人的眼光,或許認為花心思參與社會活動,不如多花點時間念就業吃香的校系,畢業後多賺個2~3萬元相對實在。
但觀察社會上很多大老闆,其實都不是班上的前幾名(大笑)。他或許不把時間花在課業上,反而蹺課去撞球間,跟別人「喇賽」,這卻使得他後來更會與人交際談判。而那些班上考前幾名的,反而都成了後來被管的中階主管。
所以,我認為應該跳脫這種金錢的單一線性思考。事實上,一個人的資產除了金錢外,還有名聲以及社會資本組成的三維空間。
選擇做一件傻事,或許表面上不如好學歷能夠快速變現,讓金錢這個維度快速成長,但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累積一定的名聲和社會資本。這2項維度在人生中的某個階段,終究是能夠轉換成金錢的。
還記得剛創立技職3.0時,我連要養活自己都是筋疲力盡。平時除了寫不完的報導,還要兼著家教餬口;連要從台北去高雄採訪時,都是坐一趟只要不到300元的夜班客運。回到家也是馬上關進房裡,就怕媽媽又期望起那個到台積電領高薪的兒子。
然而我始終相信:人生真的不差那1∼2年,就算最後失敗,也是種學習。那時才24歲的我,至少不是跟家人伸手要錢,不應該一點時間都不留給自己。當獨立記者這條路堅持了2∼3年後,也開始能靠著募款繼續前行。
選擇機會愈多,競爭者也愈多
最後,我想對即將進入大學的你們說個好消息,同時也是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不管高中以前是如何被社會、被家庭設定方向,上大學後更多的是自主機會。這是你們第一次獲得能夠彈性地實踐任何正經、不正經事情的大場域,你可當個基金會志工,也可以辦場動漫收費演唱會,一定要善加利用大學這4年,找到心之所向。
隨之而來的壞消息就是,當大學這個場域愈不受限,每個人都會開始發展獨特的價值,能夠與你並肩齊走的競爭者也就愈來愈多。對於想快速達到人生成就的你們,就得走得更快、更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