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淨鄉團創辦人林藝:5年換10份工作,閉關寫2萬字找到自己
大學畢業後,縱使積極地嘗試、頻繁地換工作,林藝並沒有通往更明確的職涯方向,心底迷惘反倒愈積愈深。一路跌撞到26歲,她決定把認識自己、探索自己當成一份「全職工作」,歷時2個月,寫下超過2萬字、長達22頁A4紙篇幅的自問自答筆記,梳理自己究竟愛什麼、恨什麼,以及當中原因是什麼。此後,林藝不再換工作,因為她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所以勇敢替自己「創造」了一份工作。
「我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這句話可能道出不少人心聲,也曾是林藝的困惑。
她出生於1989年,大學念的是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2年前,大學畢業卻不想當老師的林藝,登上母校畢業典禮講台,成了台師大史上最年輕的畢業典禮講者。
對著台下近4,000個畢業生,林藝不談成功,只分享自己畢業5年內換了10份工作的「魯蛇」經驗,反而引起更多同世代年輕人的共鳴,讓「林藝」躍升為那幾天的熱門搜尋關鍵字。
大學畢業後,縱使積極地嘗試、頻繁地換工作,林藝並沒有通往更明確的職涯方向,心底迷惘反倒愈積愈深。一路跌撞到26歲,她決定把認識自己、探索自己當成一份「全職工作」,歷時2個月,寫下超過2萬字、長達22頁A4紙篇幅的自問自答筆記,梳理自己究竟愛什麼、恨什麼,以及當中原因是什麼。
此後,林藝不再換工作,因為她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所以勇敢替自己「創造」了一份工作。
歷經一整年南奔北走,她為自己創立的新創團隊「寶島淨鄉團」搭建商業模式,一面替企業辦淨灘活動、舉辦二手彩妝義賣,同時也擔任100%紙製的「環保天燈」代言人,錄製活潑的宣傳影片,在環保領域發揮影響力。
此外,林藝也以個人身分,整年共接下80個場子的演講與主持棒。這份收入格外珍貴,因為這是她人生中頭一年以「自己想成為的樣子」賺到錢,以自己期盼的方式過活。
想在畢業前破除迷惘、確認就業方向,該如何開始行動? 2萬字的淬鍊,除了將「我是誰」的輪廓刻繪清楚,也順道把「找自己」3個字具體化,成為可以供人參考的入門手冊。林藝回顧那份筆記,分享以下3道由外而內、從嘗試到反思的自我探索之道。從中也點出何以許多人拚命找、努力試,仍無法看清癥結所在的理由。
回想起來,我的學生生活過得滿充實。高中時參加生物研究社,開始對大自然感興趣,所以選填了生科系。入學後積極參加系上活動,也投入很多社團,像是溜冰社、畢聯會,就連寒、暑假也用各種活動填滿,沒有留白。
特別是,我從大一就很喜歡不用花錢的事物,而沒錢又想過充實的生活,能做些什麼?所以一放暑假,就去了澎湖當兩個月志工。不但食宿、交通都免費,還讓我發現:我真的喜歡當志工,也喜歡旅行和接觸人群,因此開啟往後一連串的志願服務之路,印象最深的是曾到過印度巴羅達。
當時,我自認花了不少時間找尋自己的興趣、在生活中挖掘各種可能,直到大四成立「寶島淨鄉團」社團,召集一群熱愛大自然、關心環境的夥伴一起辦活動、做志工,可以算是把我喜歡的東西集結起來,有了具體的成果。
當過老師、做過節目,都非志趣所在
但等到真正出社會,又是另一回事。畢業後,我5年換了10份工作,做最久的一份只有7個月,而且離開一份工作的原因,不是被資遣,就是聘期滿了只好離開。弄到最後,我覺得我的人生好亂,已經失去焦點,連我都不知道我是誰。
我大學期間修了教育學程、通過教師檢定,畢業後成了國、高中的生物老師。我的第一份工作,是蘭嶼高中的代課老師,但我很快就發現自己不適合當老師,那種穩定但缺乏變化的步調,並不是我真正想過的生活。
這成了我思考「上班」意義的起點。從蘭嶼回到台北後,我開始自問:如果拋開社會主流價值、父母期待,我到底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於是,我接觸主持工作,因為覺得它能讓我更接近自己想成為的樣子。接案生涯開始後,我從小活動開始嘗試,歷經4、5個月,拿到電視節目《年輕人讚起來》的外景主持人職缺。我做得滿有心得,打算往電視圈發展;再加上接案總是被動等待機會,我決定主動出擊,應徵上公共電視,當起科普節目《流言追追追》的幕後製作。
實際做了節目,又發現這也不是我的興趣。後來又輾轉當了不到半年的行銷企劃、去基金會上過班,這些依舊不是我喜歡的工作。那段日子,我常覺得自己為了賺錢,做出很多妥協,也常問自己到底在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