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芷菡 攝影|廖祐瑲

「在哈佛念書,它教會我們怎麼去設定目標,想達成就要想方設法完成,」田心蕾說。從優秀變成頂尖的自我蛻變中,哈佛最看重學生認真的態度。

24歲那年,田心蕾進入哈佛大學設計學院(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景觀建築研究所就讀,光芒四射的哈佛效應,讓她一出道就有「哈佛甜心」封號,走上創作歌手這條路,外界給予的成績褒貶各半,但熱愛音樂的她說,自己從不後悔。

「大學的視覺設計和動畫課,同學都會互相criticize(評論),給很多feedback(回饋),我已經很習慣有人給我不同的意見和看法,」一頭亮麗長髮,田心蕾講起話來,笑容有與外表相襯的甜美弧度。從小在加拿大念書,聊起在美國的留學生活顯得神采洋溢。

「自主學習很重要,我一直都在念不同的東西,但前提一定要是自己喜歡的,才有持續前進的動力。」

田心蕾自小喜好音樂,從4歲開始彈鋼琴,浸淫古典音樂12年,最高紀錄曾連續12個小時彈奏鋼琴。對音樂的堅持,養成她超強意志力的學習基礎。

錄取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之前,田心蕾一度沉溺電玩,以致學業成績一落千丈。家人反對她把音樂當作唯一目標,退而求其次選擇藝術,反而開啟她跨領域學習的契機。

「在美國,學歷比較像拿來證明自己有沒有責任感。我一直相信在天分之外,努力是可以創造奇蹟的,」田心蕾說。

SAT分數與GRE成績分別是跨越美國大學與研究所申請階段的基本門檻,一邊籌備考試、一邊努力準備作品集,她把創作當成學習,面對困難重重的藝術探索從不畏懼,大學畢業前拚命取得不同學院的3個學位,藉由廣泛思考認識視覺藝術。

跳脫框架,不局限學習的領域

大一她主修藝術學院視覺設計系,一堂藝術與場域課(Art and Site),學生給分制度讓每個人放膽對彼此的作品提出質疑,同儕不留情面的砲火攻擊,讓她重新省視藝術創作的視角。透過大量閱讀,慢慢組織架構創作概念,找到與人溝通的方式。

學習過程中,田心蕾深受攝影評論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的思維影響:藉由運鏡、剪接和音效「鎖定」受眾的視域,她決心在大二雙主修電影學院動畫系。

動畫系的同學們每個人都個性鮮明,讓田心蕾印象深刻:「大家都像從動畫裡走出來的人物一樣!」學院的課程多樣化,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編劇能力,3ds Max、Maya、Final Cut Pro的軟體技能只是基本功。

雙主修之餘,田心蕾亦投入心力在副修音樂學院爵士樂,從中擷取即興創作的元素與精髓,並加修流行樂學分。大量創作,成就她每天作曲的習慣。田心蕾笑說,大學四年徹底體悟到追著學分跑的辛苦,但實際上真正養成她耐操的心智體魄,是因為進入哈佛大學設計學院的景觀建築研究所。

「在哈佛念書,它教會我們怎麼去設定目標,想達成就要想方設法完成,」田心蕾說。從優秀變成頂尖的自我蛻變中,哈佛最看重學生認真的態度。

田心蕾嘗試跳脫既有的框架,進而選擇跨領域學習。景觀建築涵蓋人類居住的需求,必須吸納各種階層的聲音,所有精準數據必須貼近人的使用距離,了解場域周遭居民的生活習慣、職業收入等細項。為此,每項課堂作業幾乎都要經過田野調查。

創作歌手兼作家,大膽開闢喜愛的路

「哈佛有個名句:『你旁邊坐的同學就是你的老師』,學生整體來講都有野心、執行力很強。剛開始我沒有很認真,到最後被老師和同學ㄉㄧㄤ到變了一個人。」曾經有項作業要用250層的紙疊出和人一樣高的模型,為了完成建築模型,繪圖、雷射切割、做3D模型的技能全靠自學,田心蕾坦言,課業壓力大到破表,為了趕工直接睡在學院是常有的事。

正因為被所謂的「哈佛態度」感染,田心蕾在研究所期間動筆寫下《哈佛要的不是你以為的那種資優生》,分享自己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努力挑戰自我的勵志故事,引起許多讀者共鳴,出版當年立刻成為暢銷書。

目前全心投注於插畫、音樂和影像創作,田心蕾從過往的學習經驗找到獨特自我風格,一手催生的插畫人物「累累」,在個人專輯MV《紙星星》初登場即受到關注,接連她出版2本繪本,目前在社群網站上已擁有44萬粉絲追蹤的超高人氣。

▲田心蕾當初因為單曲MV而製作動畫,熬夜畫出200張圖的插畫人物「累累」。

▲當初因為單曲MV而製作動畫,熬夜畫出200張圖的插畫人物「累累」,在LINE上推出原創貼圖,大受歡迎。黑白分明的色調,貼近田心蕾一再顛覆自我、追求完美的個性。

多方結合運用平面與3D繪畫技巧,田心蕾筆下的角色極具強烈識別度,獨特的背景設計充滿視覺立體感。

「你所有的知識都長在你的設計裡面」,聊起大學與研究所跨領域的學習心得,田心蕾鼓勵大膽去探索與嘗試──創意來自多元化經驗,拿出自信與堅強的意志,做喜歡的事並在過程中歸納出自己的特質,只有努力不懈,才能早日達成夢想中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