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閔聲 圖片來源:陳應欽 攝影/鄭興 提供
靠群眾募資,在火車上辦演唱會
鄭興的創作畢業經歷,確實非常接近孫秀蕙點出的「學業、實務兩頭燒」現象。
碩二那年,鄭興決定靠展演創作獲得學位,因此早在專輯名稱曲目與展演形式都還不確定的階段,他就開始以「離開與出發」的創作意念為藍本,閱讀蒐集與空間概念相關的理論學說,一點一滴持續進行個人創作論述。同一時間,鄭興也邀請過去參加音樂創作營隊認識的前輩擔任製作人,共同規劃專輯內容,準備錄音前置作業。
經費,是製作一張專輯不可或缺的元素,就算再怎麼精打細算,還只是個學生的鄭興,依舊負擔不起所有開支。於是當專輯計畫大致底定後,他開始在台灣與北京兩地發起群眾募資,透過上傳試聽歌曲與公布創作計畫,及「厚著臉皮」從事的線上、線下宣傳活動,鄭興終於在募資期限截止前,取得新台幣40萬元資金,得以讓專輯正式進入製作階段。
另方面,由於過去經常在旅行中創作,鄭興希望自己的公開展演,是在移動的火車車廂內,舉辦一場符合「離開與出發」意念的小型演唱會,在規劃階段,他也一邊著手草擬這項展演計畫。
在火車上辦演唱會的創意固然美好,要落地執行卻是困難重重。即使獲得指導教授鍾適芳全力支持,鄭興還是得靠自己說服台鐵願意破天荒出租一節台北到宜蘭的列車車廂、反覆計算音樂會所需成本、用心寫下舉辦演唱會的理由,說服觀眾付費參與。
為了讓演唱會能順利進行,鄭興甚至在學校找到類似火車形狀的狹長地下室反覆彩排演練定位,同時參考火車時刻表設計曲目,希望做到每首歌都能在火車出發時開唱、到站前收尾。
然而,一切的細心準備與構思,終究得獲得口試委員會同意,才能付諸執行。鄭興回憶,口試委員在他報告計畫時,反覆提醒:「不要忘記你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因為對他而言,
這不是用來自我實現的個人創作而已,也是必須蘊含學術價值的畢業作品。
儘管過程中獲得許多人熱心協助,但鄭興仍舊花了超過1年,才終於達成所有畢業要求,在2017年9月獲得碩士學位。
準備過程,會讓你更了解業界
「走創作,保守估計得花3年才能畢業,」孫秀蕙分析,比起一般論文寫作,從事創作的學生,往往必須面對更多不確定因素;若有意從事創作、又想在預設期限內畢業,必須盡可能提前醞釀。「假設學生想開攝影展,最好一知道自己被錄取,就去問有經驗的學長姊怎麼準備,」她說。
孫秀蕙觀察,許多投入創作的學生,在構思計畫時,往往懷抱雄心壯志,想要做出一鳴驚人的畢業作品;但她提醒,作品本身不應牽涉太大筆的預算或過多人力,否則口試委員會很難認定作品是「個人畢業作品」,或是與其他藝術家或工作團隊的「共同創作」。
「很多有想法的年輕人,期待透過創作來自我實現,」孫秀蕙指出,確實有愈來愈多學生考慮以創作取代論文;但據她的經驗,從事創作並不代表作品能獲得市場青睞或獎項肯定。當中不斷「破關」的過程,反而更具意義:「是訓練自己解決問題和克服困難的能力,提前為進入業界做好準備,」她做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