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乃欣 圖片來源:條紋衣女子
「這些年我還算可以,至少都對得起自己。」《Cheers》雜誌今年暑假發起「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研究所這條路」網路調查,3週內收到2,562個網友的回饋,在這之中,最多過來人選擇以歌手劉若英在〈繼續-給15歲的自己〉中的這句歌詞,為自己的研究生活做出注解。
從修課、交報告、每天面對消化不完的文獻資料,到撰寫學位論文的長跑,走過研究所這條路的人都知道,比起直接投入職場、展開gap year探索之旅,這絕對不是大學畢業後最輕鬆的選擇。不過,回過頭來看,這道抉擇不但達成自我探索的目的,也儲備了重要的就業力。
若能從頭來過,將近9成(89.2%)的過來人仍會選擇念研究所,肯定了研究所教育的價值。
在滿分為10分的長軸上,過來人為自己的研究生活打了6.9分的平均分數,和國內碩士班的考試及格標準為70分相比,還差一小步。
最苦惱!論文卡在「訂題目」這關
「過得還算可以」的那些年,這群學長姊比大學期間多學了什麼、做了什麼,讓他們自認不枉此行,且「對得起自己」?
調查指出,愈是與「研究」高度相關的經驗,愈是令人難以忘懷。根據下圖,完成碩士論文、看著自己的嘔心瀝血之作列入國家圖書館館藏,令最多人直呼「達成重要的人生成就」,無疑是值回票價的經驗。其次是在學習如何做研究的過程中,結交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再來是受到師長的啟發,以及修習課程。
萬事起頭難,論文也不例外。在碩士論文這道最重要的畢業關卡上,最多人認為「擬定題目」(20.1%)是最困難的環節。別小看短短的一行題目,它背後蘊含著整個學習方式的翻轉,讓人從習慣接收答案的大學生,蛻變為主動發掘問題、定義問題的研究生。「我在意什麼事?」、「這件事為什麼值得研究?」總要捫心自問、查找資料
千百回,才能擺脫迷惘,在學問之海中掌握航行方向。
整體而言,這一題的各選項平分秋色。除了擬定題目外,執行研究、撰寫報告、整理文獻資料等環節,也分別被近2成的過來人評為最難熬的關卡。
學術研究與職場環境終究有別,多數人的碩士論文題目與日後投入的職業未必有直接關聯,讓人在論文卡關、通往畢業之路陷入膠著時,開始疑惑自己的進修初衷,反思:「我的努力到底有什麼用?」、「多念一個學位,反而讓我離業界實務愈來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