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由【朝陽科技大學】提供

近年來,知名企業無不爭相投入「循環經濟」,朝陽科技大學也看準此一趨勢,校長鄭道明引以為傲的表示,該校不僅成立全台唯一的污泥資源再利用研發中心,更積極培育學子成為跨領域循環經濟人才,為環境永續作出貢獻。

環境工程與管理系 培育π型人才

「隨著全球日益重視環境永續,凡是跨國企業或以歐美為主要市場的國內大廠均紛紛設置永續辦公室,這就是系上學生的未來出路,因為我們是少數兼具環境工程技術與商業管理知識的學系」,朝陽科大環管系主任章日行透露,目前已有學生在全球最大會計師事務所─安侯建業之氣候變遷及企業永續發展團隊擔任協理。

朝陽科大環管系林宏嶽老師指出,溫室氣體減量、物質循環或是碳足跡、水足跡認證…等都是環境永續相關議題,也是系上老師專精領域,「國際環境永續政策、企業永續發展經營趨勢皆是系上授課重點,所以跨國企業和國內一流大廠的永續部門,都是我們學生的就業首選。」

朝陽環管系還希望培育學生成為永續環境的創新服務者。比如在「循環經濟」中開創租賃服務的藍海,或是像法國新創公司開發無人駕駛的電動小巴,結合共享概念與電動車來降低空污及擁塞的交通問題。

理工學院院長鄭家齊強調,雖然不是每一位同學都適合創業,但透過專題課程培育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他們參加創業競賽,加上系上老師大多擁有實務背景和產學合作的豐富經驗,都能予以學生豐沛的創業支援。

工業設計系學生 具備一條龍的整合力

提到創業,工設系大四畢業生陳瑞澤已歷經一次「化水庫淤泥為陶藝商品」的創業磨練,他以堅定的口吻說:「這次創業經驗,讓我確認自己從事設計的初衷:讓社會變得更好,」

陳瑞澤出生於桃園,自小常聽聞水庫因淤泥問題需要限水,故萌生「淤泥再生」三階段變身計畫。只是,光第一階段─把水庫淤泥製作成陶藝,就花了近1年時間、遭受176次挫敗,他笑著憶述:「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回作品發表前,燒製的陶藝全部都燒裂成碎片,最後只得一片片拼貼起來。」

如今,陳瑞澤已成功將淤泥化為陶藝品,獲得許多創業暨設計競賽獎項,使其十分感念一路走來遇見的貴人前輩,像是啟蒙他發現創作樂趣的工設系主任蕭明瑜,以及系上多面向的紮實課程和完善設施,「例如材料加工課,教我們認識各種不同的塑料。以後看見塑膠廢棄物,就會知道它們能不能再被利用;系上還有陶藝教室、金屬加工教室、玻璃教室…等,以及全台數一數二的實習工廠,讓你把腦海裡的創意變成實體作品。」

系主任蕭明瑜指出,大一有以木竹工藝為主的工廠實習課;大二生開始接觸3D列印、VR虛擬實境等現今最夯的專業設備;「我們學生最大的優勢是具備一條龍的整合能力,從企劃設計、提案、建模、進工廠做出實品到最後的展示發表,都能一個人獨立完成,再藉由校內三創教育和創業競賽,培育學生創新與跨系、跨校合作的團隊精神。」

設計學院院長歐聖榮表示,相較於技能與知識,工設系更冀望學生擔負起社會責任。現正為雲林莿桐鄉興南社區研發蒜膜文創產品的周文智老師,就是絕佳示範。全台蒜頭有八成來自雲林,加工後丟棄的蒜膜成為大量垃圾。為降低垃圾量,讓蒜膜能循環再利用,周文智老師率領學生花了一年時間把蒜膜轉變成蒜膜紙,保留蒜膜的天然顏色與動人紋理;今年還要再協同學生把蒜膜紙開發成文創商品,使其未來能成為當地社區的新興產業,吸引年輕人返鄉。

從科技新貴、檢驗熱潮到永續環境 應用化學系都有就業優勢

近來甘蔗吸管爆紅,研發者黃千鐘因身為朝陽科大應化系校友,讓該系再次受到注目。「對環境友善是我們致力的目標」,系主任錢偉鈞道出應化系栽培學子的方針並表示,從化工廠、藥妝製作、晶圓代工、食品業到循環經濟、綠色農業等眾多產業都是系上學生的未來出路。

舉綠色農業為例,以生物農藥,如昆蟲性費洛蒙防治法取代化學農藥,是現今保障食安與永續農業的新趨勢,而朝陽科大費洛蒙中心更是全台第一個研究中心,迄今已開發出10種費洛蒙。

「費洛蒙應用與實務課程本是一堂冷門課。但系上有真實應用的產品、有地方產銷班的配合,還能到田間實際做實驗,變成一個多元有趣的課程」,系主任錢偉鈞笑著透露,以前我們學生都在電子產業當科技新貴,近十年則進入檢驗品管領域,負責農藥殘留或有效成分檢測,不難看出國內產業變化趨勢,「如今循環經濟興起,我們也在材料化學課程中加入複合媒材項目,特別是生質材料,如甘蔗渣、咖啡渣或竹纖維的再利用,還請黃千鐘回來跟學弟妹分享研發經驗。」

應化系石燕鳳老師表示,黃千鍾將與母校朝陽科大共同成立研發中心,一方面把創業研發資源回饋母校;另一方面也能與校方合作,一起找出延長生質材料可持續再利用的產品生命周期方式,比如將回收的甘蔗吸管再製成容器。此外,在產學合作處的協助下,團隊更與法國酒莊洽談將麥粕、葡萄渣回收並開發為植物纖維應用產品,位農業廢棄物創造更多可能。

校長鄭道明強調,「朝陽科大師生關係緊密,還有5個校級研究中心與豐碩的產學資源,創新育成中心也是亞太第一、全球第二,無論是培育永續人才或創業家,都是很好的基地搖籃。」


地址:413台中市霧峰區吉峰東路168號
電話:04-23323000
網址:web.cyut.edu.tw

讀研究所,絕不是窩在學術象牙塔浪費青春。

Cheers雜誌《2019最佳研究所指南專刊》帶你精算22歲生涯抉擇、把握兩年黃金期累積學力,打造從A到A+的研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