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思云 圖片來源:陳應欽 攝影/江孟芝、皇冠出版社 提供

江孟芝的快問慢答

Q1出國做過最瘋狂的一件事?

升上大二到研究所念完,我曾經失眠長達6年,因此培養出慢跑習慣。在國外念書時,我報名了Nike Amazing Girls' Running女生運動節10公里組,甚至在紐約工作後,我還成功挑戰全球最大慢跑賽事舊金山女子半馬,並進階到芝加哥全馬競賽。常常跑到最後都很崩潰,得靠意志力撐下去。在一次次挑戰中,我深切體會到:「人生就像肌肉,韌性不是與生俱來,愈練才能愈發達!」

Q2電腦技術對創作的幫助和限制是什麼?

因為我投入的介面設計非常需要緊跟最新技術,所以當軟體升級、有新的技術出來時,我必須馬上調整原本的設計,並趕快學習。但也因為各種「開源社群」(技術與資源的免費分享社群)很多,讓我在創作時可以找到許多資源。

Q3遇到創作瓶頸時,都做些什麼?

我會去逛書店,或看很多不同類型的藝術作品,例如裝置、繪畫等。一直悶在電腦前面,反而容易卡關。看得愈多,會覺得這個很喜歡、那個也好喜歡,就開始有新想法湧現。

我從很久以前就有自己的素材本。以前讀高中時,看到屏東的王船祭、南部的檳榔西施,都覺得很有趣,會在本子上記下來。其實,創作就是必須在生活中不斷觀察跟累積。

Q4如果有機會遇見念研究所時的自己,會對她說什麼?

我沒辦法改變當時的我,我也覺得沒必要,因為我很確定,那時候我已傾盡全力、努力去做。不用再去檢討或鼓勵,因為那已是我能做的極限。

Q5對準研究生會給什麼建議?

要找到自己活著的方式,不要為了父母、社會價值而選擇。譬如,很多人只想要一個MBA學位,卻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幹嘛,這樣很可能浪費兩年時間。努力嘗試、找到熱情,對真正想投入的事,一天做10幾個小時都不會累,就像我現在一樣。

讀研究所,絕不是窩在學術象牙塔浪費青春。

Cheers雜誌《2019最佳研究所指南專刊》帶你精算22歲生涯抉擇、把握兩年黃金期累積學力,打造從A到A+的研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