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思云 圖片來源:陳應欽 攝影/江孟芝、皇冠出版社 提供

接案當練功,不會也要先說Yes

回憶最印象深刻的課程,江孟芝毫不猶豫推薦喬舒亞.戴維斯(Joshua Davis)的程式語言課。不同於傳統的大學老師,戴維斯渾身刺青、熱愛玩滑板,他是創意人、程式設計師,也是藝術家和作家。戴維斯上課毫不藏私,所有檔案都直接分享給同學。「他真的非常厲害,不斷、不斷在學習,也很樂於跟工程師背景的學生請教,」江孟芝說。戴維斯第一年本來教Flash語言,第二年因為Flash不再使用,他馬上改教當紅設計軟體Processing。談起老師,江孟芝語氣中充滿佩服。

雖然爭取到教育部公費留學獎學金,但在美國繳完部分學費後,江孟芝手邊只剩下3,000多美元,最窮時,她必須靠一鍋粥撐過一週。「我需要錢活下去,所以必須一直接案,」談到經濟壓力,她講得直白。

她接的案子,從小型Logo設計、海報排版到大型的網站改版都有。每次接案,都是個「練功」的機會。「客戶提出的要求,就算我當下不會做,還是先說Yes,然後想辦法、找資源,做出成品。」

她舉美國文化部的案子為例,當時對方希望網頁大改版之外,還想發電子報,「我完全沒做過,但就趕快去學怎麼架設電子報系統,」憑著一直以來的自學習慣,她一步步從前端設計涉獵到後端的網站架設、視覺化等技術。

當然,江孟芝同樣也要面臨畢業製作這道最難的門檻。與其說執行難,倒不如說選題更難,因為每個人都要回答這個核心提問:「你為什麼要做這個主題?」或「題目跟你的關係在哪裡?」

以「失語」經驗創作,驚豔國際

第一年課程結束後的暑假,江孟芝決定將畢業製作與自己內心長久的恐懼──英文結合。

江孟芝坦言,過去為了準備托福,不斷強行背誦英文單字,甚至曾產生嘔吐感。來紐約讀書第一年,語言不流利,猶如罹患失語症的病人,無法以言語精確傳達感受,又畏懼英文不好被歧視。

於是,她把這段痛苦經驗轉化為畢業作品《陌語莫語》。透過語言分析,她大量蒐集在美國一年來閱讀文章的所有字彙,把每個單字分成四個屬性:音節數、字母數、出現次數、過去會不會該單字。藉由視覺設計與互動技術,使用者可透過點選網頁,連結單字之間的屬性,然後幻化成如星雲般的不規則圖案。

沒想到,江孟芝口中「只有我自己才看得懂的作品」,卻陸續為她贏得多項國際大獎,包括德國紅點視覺傳達設計大獎、美國IDA國際設計獎、Google Chrome創新實驗網站得主和英國流明獎等多項肯定。欣喜之餘,江孟芝有感而發說:「不要害怕面對最真實的自己,也許最美的作品,就是我們最真實的樣子。」

回頭看,江孟芝認為,亞洲人太容易有「時間焦慮感」,「好像幾歲就非得做到什麼,沒做到就很焦躁。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跟進度,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追求什麼,該要求自己的時候,千萬不能手軟。」

她回憶,自己也曾經覺得落後他人,包括晚接觸電腦、晚出國念書,「可是人生就像橘子,有的早早熟了,有的卻很晚才紅,」她頗有感悟地說。

只要對做的事樂在其中,再忙再累,自然都能甘之如飴。6年來,江孟芝多次往返台美,15個小時的航程,她卻說自己從沒在機上看過任何一部電影。「每次上飛機就是打開電腦,累到睡著,醒來繼續工作直到下飛機。」朋友封她為「鐵人芝」,江孟芝卻淡淡笑著說:「想做的事情太多,只怕時間不夠。」

畢竟,對她而言,過去所有的醞釀,都是為了在此刻迸發。屬於江孟芝的精采篇章,現在才正要展開!

讀研究所,絕不是窩在學術象牙塔浪費青春。

Cheers雜誌《2019最佳研究所指南專刊》帶你精算22歲生涯抉擇、把握兩年黃金期累積學力,打造從A到A+的研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