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口述∣王思懿/整理|李于宏 圖片來源:攝影|陳應欽、曾千倚/圖片提供∣王思懿

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畢業,後又就讀澳洲昆士蘭大學國際飯店及觀光管理碩士,回國後先任職於台北西華飯店,現職為台北喜來登大飯店櫃檯組長。

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畢業,出國卻選擇念飯店管理,在外人眼裡是相當大的人生轉折。但對從小就想念餐飲管理的我來說,這只是實現夢想的一步,況且,我並不想過著每天看卷、上法庭的生活,因此,我就這樣踏上了留學澳洲的不歸路。

我之所以選擇留學澳洲,主要考量3個因素,第一,澳洲是英語系國家,搭飛機9個小時就能抵達,時區則比台灣快2小時,不難調整。

第二,提到飯店管理領域,多數人都想到瑞士,但瑞士生活費簡直是天價,到澳洲留學,負擔相對較輕。

第三,澳洲也有世界知名的大學,例如我就讀的昆士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在世界大學評鑑中位列前百大,且對跨領域就讀的學生而言,入學標準較為寬鬆,只要大學成績不差,並通過雅思(IELTS)英語檢定即可。

重視討論、互動,幾乎每堂課分組

與在台灣念書時相比,我認為,台灣的學習傾向由教授單方面授課,課堂上較少見到分組討論,或是你問我答的情形。但我在澳洲讀書時,教授非常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常是教授與學生互相丟出問題,刺激大家思考,即使自己並非當事人,也能透過這樣的過程去思考更多可能。

另外,在澳洲,教授並不代表完全或絕對的權威,學生所寫的論文或報告,只要找到足夠的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通常都會得到高分,並不會因為與教授理念不同,而被給予低評價。

接軌實務,每週請業師授課

在澳洲留學的另一個感想,就是他們的課程設計相當注重實地觀察。我曾去黃金海岸的Dreamworld樂園參觀,作業是觀察這個樂園的優缺點,寫出一篇文章來探討如何改善;也去過Marriott Hotel Brisbane實地參訪飯店經營,這些經驗對我來說相當新奇且獲益良多。

此外,學校也與業界維持緊密連結,比如有一堂關於飯店營運的課程,每週都由Marriott Hotel Brisbane的各部門總監來演講,以飯店的實際經營面出發,不致造成學界與實務界脫軌,也讓學生提早認知到實務操作,對我這樣一個跨領域的學生來說,更能提早了解未來的工作內容。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澳洲大學非常注重團隊合作,幾乎每堂課都會安排分組報告,並且比重相當高。

有時由教授主動安排,有時由同學自己分組,但不管如何,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閱讀,並與同組同學分工合作,才能完成完美的作業。過程就像是實際工作的翻版,即便與組員意見不合,也必須找到平衡點;若遇到擺爛的組員,要如何修正工作內容的分配,是個嚴峻挑戰。

在澳洲念書這段時間,我發現,澳洲人將工作跟生活區分得很明確,工作時一絲不苟,下班之後就是自己的時間,從事各項喜愛的活動。他們也相當注重家庭關係,常看到許多家長週末帶著小孩去戲水、烤肉等。

因此,我也「有樣學樣」,盡量將讀書、小組討論安排在週間,週末就跟朋友聚會、放鬆自己。透過每週末的休息,讓自己充飽電,到了星期一,就有滿滿的能量面對接下來一週的挑戰。

讀研究所,絕不是窩在學術象牙塔浪費青春。

Cheers雜誌《2019最佳研究所指南專刊》帶你精算22歲生涯抉擇、把握兩年黃金期累積學力,打造從A到A+的研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