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乃欣 / 2018-05 / 攝影:廖祐瑲、尹莘玲提供 / Web Only

迎接她的,是屏東市立殯儀館裡昏暗老舊的解剖室、6萬元月薪與不規律的高工時。

台灣的醫療水準在亞洲名列前茅,法醫制度則至今仍待加強。36歲開始執業時,尹莘玲相驗的第一名死者是女屍,迫於環境、設備的匱乏,驗屍地點是在毫無遮蔽的鄉間廣場上,「因為驗屍需要解開全身衣物,當時有一群男生圍在我身後,等著『觀賞』……,如果我是死者,我也會死得很不甘心,」她回憶。

為了讓「死亡」這件事更有尊嚴,她尋求佛光山的資助,從解剖台、水槽、地磚到冷氣,徹底重塑屏東殯儀館解剖室的樣貌。這樣的舉動,引起高層對解剖環境的重視,於是將各縣市殯儀館的改裝任務交付給其他法醫。

圖片來源:尹莘玲提供

圖片來源:尹莘玲提供

沒料到,認真改善環境,卻讓她被其他法醫視為「沒事找事做」的眼中釘。

「他們指著我,直說:好好的醫師不當,跑來做法醫,妳到底是頭腦有問題,還是天生喜歡看屍體?還有很多更難聽的話,已經被我忘記了,」說完這句話,尹莘玲當下沉默片刻。

刺耳的抨擊宛如屍臭纏身,難以淡忘。但她沒有逃,而是更認真埋首於每個非自然死亡事件背後的真相。

所謂非自然死亡,包括他殺、自殺與意外,須由法醫判定死亡原因與死亡方式,接著簽核死亡證明書給家屬。碰到複雜的案情時,除了藏在體內的秘密,案發現場的蛛絲馬跡也可能是破案關鍵。

圖片來源:尹莘玲提供

為了掌握更多證據,她不斷學習,多次自請到海外進修,從解剖大體,到摸透屍骨的法醫人類學,再到還原事件現場的鑑識學,一項也不遺漏。

在她眼中,死亡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真正讓事情複雜的,往往是死者的利益關係人。台灣的法庭採交互詰問制,出庭的法醫必須接受各種質問,無論是否與自身專業相關,「這也是我一直學習的原因。必要時,拿出我的進修證據,就不怕專業被質疑,」尹莘玲再次翻開那疊塞滿證書的資料袋說。這些投入的心力,不是為了展示學識淵博,而是想在利益的爭奪前站穩腳步,替無法發言的死者護住真相。

幕後花絮

獻給妳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