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茹涵 / 2015-06 / 攝影:王創緯 / Cheers雜誌177期
熱情,是華研國際音樂大中華區總裁何燕玲給人的第一印象。說起話來,她滿臉笑容、眼神專注,動輒長達15分鐘不間斷的連珠炮回應,處處都展現她的認真態度。問到「人」字這堂課,她自己先大笑了起來:「對對對,我是那種跑馬拉松時,聽到後面有人在哀嚎『腿好痠』,就會立刻回頭和他分享如何紓緩的人。光這點,就知道我對人多雞婆了吧?」
這樣一位爽朗明快的CEO,也會將性格融入經營中嗎?答案是肯定的。華研國際音樂新事業發展部經理陳飛宏形容,何燕玲最鮮明的管理風格,就是讓人覺得「自己被信任」。
「她非常敢授權,而且一旦決定交給你,就完全信賴你的判斷,」陳飛宏以新事業發展部為例,由於所有產品都是從頭摸索,決策難免比較保守。「她常反過來幫我們打氣,說『犯錯有什麼關係?需要資源就直說,不試試看怎麼知道?』」他回憶。
2013年,華研成為國內第一間上市的唱片公司,也是同業間少數以「演藝經紀」為營收最大宗的唱片公司,藝人續約率高達9成。這些成績,何燕玲居功厥偉,不免更令人好奇,她自己對「待人」的體會是什麼?對於在職場中「與人為善」,她又會給哪些建議?
過去,我常覺得自己對「人」這件事的神經很不發達,因為我天性樂觀,又有一股傻勁。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後,面對求職,我的想法很單純,因為討厭沒效率和等待,所以想找個「一班公車就能直達」的上班地點,沒想到從此誤打誤撞進入了唱片產業,一待就是20年。
當時,我應徵的第一份工作是寶麗金唱片。第一關筆試考英翻中,其中有個考題“album”,通常會翻成「相簿」,但我看了前後文,寫下正確解答「唱片」後,下一關就是總經理親自面試。
他問我:「妳對古典音樂的了解有多少?」、「貝多芬有幾首交響曲?」,我的答案超誠實的:「一般人懂多少,我就懂多少」、「我不知道」。
最後,我很幸運的被錄取。雖然完全沒有相關背景,但是一上班,我就很拼,全心投入學習,什麼也不多想。因為我覺得自己真的是從零開始,公司願意付我薪水、等我慢慢上手,光是這一點,就很值得感恩了。
一路走來,我始終抱持這樣的想法,直到公司規模變大、我的位置不一樣了,才漸漸體會到一件事──「人」不過就兩撇,寫起來簡單,做起來怎麼這麼難?
原因在於,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你永遠無法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他人。所以,無論是主管或是一般職員,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務必要把「人」這項不確定因素列入考量。
職場待人,莫忘3件事
工作20幾年來,我自己對「人」的觀察有3個重點。
首先,最高原則是「人是不可能改變的」。
一個成年人的想法和個性、教育、生長環境高度相關,即便你給他再高的誘因或刺激,也頂多是稍微改善,而非完全改變。就算你是公司管理者,也千萬不要鄉愿的想著:「我再多用點力、再多給點什麼,他就一定會改了!」與其雙方僵持不下,調整自己的心態是比較可行的做法,如果真的無法契合,不如就不要合作。
因為過去在外商的關係,我曾大量接觸過美國、日本、中國、新加坡等地團隊,也因此對找到「可以溝通的人」有很深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