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地點
2018明日工作論壇

全家便利商店: 不做無人商店,用冷科技結合暖心服務

2017.09

楊竣傑
Cheers雜誌205期
廖祐瑲

「無人商店」、「自動結帳櫃台」、「臉部辨識結帳」,各種以往只出現在科幻電影的情節,陸續出現在各零售現場。科技看似翻天覆地影響零售物流業,全家便利商店卻毫無畏懼地正面迎戰, 導入科技簡化勞務之際,也增加解讀數據的職務,從「人」出發,把科技吸納為提升企業發展和管理效率的新夥伴。

無人經濟興起,超商員工會不會被取代?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全面解析>>>

週五早上8點,打算去全家便利商店買杯熱美式咖啡,還沒踏進去,會員App就接收到Beacon(藍芽定位技術)推播的優惠商品資訊;結帳時看到颱風將來的訊息,經過貨架時順手拿2包泡麵,再拿件小雨衣。用App一次買10杯咖啡,今天拿1杯,下週繼續分批領取其他寄杯咖啡。

看似平凡的日常消費行為,每個步驟卻都是高科技現場,包括Beacon、大數據、數位軟體等等,顧客有形與無形的動作,全都留下數位足跡,在「新零售時代」中,實踐新的消費型態。全家便利商店逐步導入這些科技應用,並沒有獲得太多驚呼,因為美國亞馬遜(Amazon)的Amazon Go,及中國阿里巴巴的淘咖啡等無人商店形象太鮮明。似乎「無人」才是「主流」,「零售業店員」更總被認為是第一波將被機器取代的職業。 零售業確實受到極大影響,當顧客的消費行為改變,企業不可能不運用科技來提高消費者的口袋佔有率。

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葉榮廷更直指,癥結還是在「人」。少子化效應下,8年後,台灣勞動人口數量可能減少120萬人,人力短缺是迫在眉睫的現實。 然而,這不代表全家一定會走向無人商店。事實上,被視為威脅現場服務員工生計的數位科技,確實在改變全家的工作與管理流程,它卻不是「敵人」,而是「夥伴」。

運用App會員數據,改善勞務管理

全家便利商店的手機App綁定會員數據,是當中一大關鍵。

全家便利商店E-Retail事業部副部長王啓丞表示,在人手一機、虛實整合時代,「數據」非常重要。以往只能靠統一發票的購物欄分析顧客消費習慣,卻難以看到消費者的全貌。全家去年4月啟動App會員制,把App的功能從推播促銷廣告,變成「線上會員卡」,消費集點也「虛擬化」,讓消費行為變成一筆一筆的數據。

去年11月,全家再將每消費69元可換1點的誘因,大幅提高為每消費1元即可換1點,會員數從去年年底約130萬人,快速增加至今年9月約350萬人。除了提高消費頻率和忠誠度,反映在業績上之外,透過掌握會員的消費習慣,在改善消費者體驗時,也成為調整勞務和管理型態的依據。

「透過消費紀錄,我們發現顧客真的很喜歡喝咖啡,而且很多人都會寄杯,」王啓丞指出。去年全台便利商店賣出逾5億杯咖啡,不少人更趁第二杯半價等折扣活動買咖啡、寄杯,卻大幅增加店員的勞務。 王啓丞指出,過去在全家買咖啡後寄杯,店員得先在單子上蓋章、寫數量、口味、大小等,這就得耗費好幾秒;下次顧客出示單子換咖啡,店員又得先檢查真偽、確認口味、已兌換數量等。「有人一次買30杯,光確認就很費時,」他說。若是上班尖峰時間,店員服務一位客人得花上好幾分鐘,結帳顧客愈排愈長,不僅員工累,顧客恐怕也不滿意。

「當我們思考如何把咖啡寄杯導入App、增加會員數據時,就同步規劃讓數位工具減少勞務,」王啓丞表示。今年7月,跨店寄杯功能上線,顧客只需在App介面上選擇10、20或100杯咖啡預售,下次領咖啡時,店員一刷App的條碼,即可依螢幕顯示的口味和大小製作,大幅降低中間處理的流程。

《Cheers》雜誌記者實際到門市買咖啡,訂購10杯中杯冰美式咖啡時,店員只需確認顧客在手機下單,刷一下App的條碼就完成交易。顧客不必保留收據,兌換咖啡時也只需點開頁面、刷條碼,節省不少時間。 數位科技改善第一線人員工作效率,後台管理部門也受益。

王啓丞指出,以往對商品促銷的成效,無法以數字明確檢核,但導入350萬的會員數據後,每一分錢都能量化,建置模組化工具,把經驗化成系統分析。 王啓丞分析,行銷人員以前得花80%的時間找資料、20%解讀數據;現在恰巧相反。AI技術可在會員資料上自動貼標,行銷人員只需花20%的時間找資料,用80%的時間解讀數據,更能達到分眾行銷效果。科技沒有讓人失去工作,只是換個型態,做事更有效率。

衍生新職位,不再靠經驗吃飯

因應大數據趨勢,全家新增了約10人的編制,負責資料探勘、分析模組建立、數據分析與運用,成為順應這波科技浪潮新生的職位。 王啓丞透露,為因應未來5~10年的數位科技發展,全家已在內部建置「數據分析關鍵人才」培育計畫。被遴選加入的成員逾20人,每個人必須接受13個月的訓練,包括方法論、大數據分析運用、軟體運用等。

授課師資來自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逢甲大學統計學系,「我們需要可以面對未來競爭的人才,而且各單位都有數據,就應充分應用,」王啓丞指出。 一面在總部順應潮流新增職務,另一方面,各門市實體店員的訂貨、決策方式,也要跟著與時俱進。現在,店員在貨架前盤點商品時,都會背著一台平板電腦,只需觸碰幾下畫面,跟著螢幕資料點選商品,就能快速下單補貨。

全家便利商店公共事務暨品牌溝通室部長林翠娟解釋,這台2013年就引進的「店鋪訂購平板電腦」,比起以往手持式的訂購機,多出提供資訊、輔佐訂購決策的功能。從上面就可以看到單品過去10天的銷售、庫存數字,還有促銷方案,甚至包括天氣預報。 以前店員依賴「經驗」決定進貨品項和數量,訂太多會增加庫存壓力,熱銷商品訂太少也影響業績。也因為要靠「經驗」,訂貨多需仰賴資深員工。而現在「數據會說話」,只要有商品銷量和庫存量,就可精準下單,各種常態或機動性的「促銷檔期」抓得也更準。

例如,氣象預報說下週氣溫高達35度,就可提前增加冰品和防曬用品數量;若颱風逼近,要先補足泡麵、罐頭等。因平板電腦易於操作,新手店員可快速上手,店長易於分工,每位店員負責不同工作區塊,降低依賴經驗的程度。 不只是助「人」一臂之力,連設備都能靠科技降低故障支出。全家在冰箱、冷凍冷藏及照明設備裝設感測系統,每2分鐘就會將電流、電壓、冷媒壓力等9個監測指標傳回中央系統,一旦數據異常,就通知廠商和總部,派人維修。

透過物聯網系統,除了降低店鋪設備故障待機的營業損失之外,也能更有效調度維修人力,是可以預測故障,改變維修流程的聰明設計。

以科技增加顧客互動, 提高消費價值

日前全家因為網路拍賣業者推出免運費優惠,延誤商品寄送效率,貨件堆滿門市,引發消費者怨言。 林翠娟表示,因應日漸增加的網購業務,物流系統9月底啟用「環狀理貨線」,利用自動化設備感應包裹條碼,自動從系統吐出包裹的路線條碼、自動貼標,再進到輸送帶上,根據路線條碼分流到不同車次。「人力未因此減少,但提升至少1倍產能,」林翠娟表示。 面對新型態消費,從最前線到最後端,全家都積極擁抱科技,改善管理。葉榮廷今年初更清楚表示,將推出首家「科技概念店」,希望找出更新穎的商業模式。科技概念店仍在測試中,預計今年底亮相。

王啓丞笑稱,科技應該用來提高顧客消費價值,增加與顧客的互動,將「冷冰冰」的數位科技,與「溫暖」的服務體驗結合。「我們的目標不是做無人商店,」他說。

科技是敵還是友?這個答案,在全家便利商店已經很清楚。

無人經濟興起,超商員工會不會被取代?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全面解析>>>

【延伸閱讀】

〉〉網紅背後的重要推手!17 media談直播經紀人最重要的3個能力

〉〉阿里巴巴天貓台灣總經理吳德威,談「台灣電商如何走向世界」

〉〉零售服務翻轉體驗:全家便利商店的數位轉型革命

〉〉Yahoo TV打造虛擬主持人「虎妮」,玩出「宅」的影響力

〉〉區塊鏈不只是「幣」而已:奧丁丁的多元運用,奠定食品溯源、旅宿管理基礎

〉〉非現金支付總額一個月破2億...台灣大車隊用數據,掀起「小黃新革命」

〉〉微軟大中華區人工智慧負責人趙質忠:希望讓台灣變成更多年輕人願意留下來的地方

〉〉年收8.2億、招牌菜年銷22萬套:TGI FRIDAYS營收成長與服務文化回溫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