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閔聲 圖片來源:陳應欽
一般人主要財富來源是工作收入,不是投資理財,而投資理財沒有通則,但可依年齡和收入財富,有不同的策略;其中,年齡大致可分為30歲、50歲、60歲三個門檻。
30歲前投資自己, 30歲後鎖定房產
不到30歲或是出社會5~7年內的年輕人,不要想理財,因為這個階段還輪不到你理財。
社會新鮮人薪水通常不高,在這年紀想靠投資理財致富,是天方夜譚。我建議,認真、扎實地做一份工作、培養自己的專業和技能,慢慢增加薪水累積財富。我認為,投資自己就是這年紀最好的投資理財方式。
不信的話,坊間有很多教你投資致富的書,你不妨拿一點錢實驗看看,如果真的有這麼容易,那就不需要出那麼多書了,一本祕笈走天下就夠了。
30歲後,一般人大概準備成家立業,這時,你的理財原則就是和伴侶一起買房子、養房子,不做第二想。
當然,有人會說,現在人口老化、蛋黃區縮減,房子會愈來愈不值錢,不值得把人生第一筆最大的消費花在房子上,想租房子就好。那也可以,畢竟台北相對香港、紐約、倫敦這些大都會,房租價格不算高。
但我還是要說,不動產已被證明是最有效累積財富的方式。撇開白手起家的企業家不談,全世界絕大多數的財富來自繼承,繼承最大宗就是不動產。
因為土地是唯一不增長的天然資源,當社會逐漸發達,對土地的需求增加,人類幾乎傾全社會力量開發都市、讓土地更值錢,所以大多數有錢人都是靠土地賺錢。
一個人買對了土地或房地產,全社會的人會一起幫你拉抬價格。姑且不論公不公平,單從理財角度來看,這是最輕鬆的累積財富方式。如果祖先沒有留給你一塊地(房產),就從現在開始,幫自己弄一塊地。
儲蓄太消極?銀行定存最保本
湊足頭期款買房以後,到50歲以前,你每個月除了養房,還有孝敬父母、培養子女等開支,通常手上剩下的錢不會太多。我建議把可支配收入的固定比率拿去定存,行有餘力再拿錢「冒險」投資股票、金融商品,賺了一些很好,賠掉也無關痛癢。
這又牽涉到另一個理財態度,很多人覺得儲蓄太消極;但我認為,定存是最好的保本商品,因為銀行就像水電公司,是生活必需品,不可能倒閉。
有人說,定存利息會被通貨膨脹吃掉,但過去5~10年,台灣物價有漲有跌,房屋貴了,大賣場的家電和衣服卻便宜了,並沒有嚴重通膨。
所以30~50歲間,如果你把最貴的房子搞定,繳完房貸就等於累積一大筆財富,不必擔心沒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