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輯部 圖片來源:廖祐瑲

CEO怎麼看

陳玉芬:將工作「專案化」,協助員工找到興趣

什麼是年輕人眼中的幸福工作?近8成受訪者認為是「實踐自己的興趣與夢想」,如何拉近企業績效目標與個人追求間的距離,成為企業在管理上的重要議題。

長期貼近企業及世代工作樣貌的藝珂人事顧問公司台灣與南韓區總經理陳玉芬觀察,年輕人固然都想追夢,但實際上,很多人更迫切的問題是「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興趣是什麼」,甚至也不見得真的了解自己。反過來說,有些雇主認為不斷增加物質誘因,例如提供零食、辦各種活動,就算幸福企業,其實久而久之,員工也會疲乏,結果把福利當成「基本配備」,要得更多,不僅無法延續滿足感,對公司的不滿也不見得會減少。

這時候,企業得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陳玉芬認為,透過重新、適當地分配工作,從中能獲得貢獻感與需求感,才是真正協助員工感到幸福的方法。主管不妨將工作「專案化」,即使只是小案子,也可讓員工透過不同的成員組成,培養群體合作感,再於專案中感受「發想→衝突→執行→完成→慶祝」的過程,創造成就感。

「我們讓員工參與不同專案,讓他們去領導跨部門專案,並公開宣示跨部門專案的領導者。有時也請員工去學校演講、幫運動員上課。這些行程看似與工作無關,但員工因為被期待、被看見,會專注準備,下次更會努力爭取,」陳玉芬說。透過多元經驗的探索,員工可以有更多機會開發出或許本來自己也不知道的潛力。

其次,陳玉芬建議年輕人應該轉念,不要把自己視為小員工,而是變成老闆的「夥伴」,看到問題、解決問題,不必畫地自限。陳玉芬舉例,一位年輕櫃臺總機報到後,主動建議在門口提供茶跟咖啡,可提升團隊士氣,聽到這個點子,主管不妨開心接納,並鼓勵提出創新思維的「夥伴」。當員工自提建議後,發現企業不但認可,更將它做好、做滿,主管再透過社群網站等擴散性強的管道鼓勵員工,年輕人就更願意付出。

「放手讓年輕人做,一定會有所改變,」陳玉芬強調。只是許多企業主先入為主,總認為他們不願吃苦、抗壓性不足。「如果老闆認為員工每天得上班12小時才對,這些年輕員工沒一個及格,」她認為,衡量績效的面向不該只有這些傳統指標,雇主反而應該鼓勵年輕人多培養健身、跳舞等工作外的興趣,然後有效率地在上班時間內產出最高效能,這才能平衡工作與生活。

她說:

「雇主不要把自己當成『24小時』老闆,你只是『8小時』老闆,不要管太多。」

此外,「零工經濟」時代到來,一個人擁有2、3份工作很正常,雇主可能是「被選擇的」。一個人白天是人資顧問,晚上在部落格上寫文章經營社群,假日又去當講師,將相同價值用於多種不同工作是未來趨勢,企業主應接受這種新型態工作樣貌。

新經濟是應試者(candidate)的市場,新世代員工願意嘗試多元職務,雇主可從正面角度看,讓他們一面增加工作豐富度,一面培養專業價值。陳玉芬建議,不妨先定義自己對「生活」的期待,設立短期價值目標,再轉化出想法及計畫後,一步一步實踐。

企業主則應認真傾聽「員工真正的需求」。是提供更多吃喝玩樂的服務?還是賦予更多空間和自主權?釐清問題後,再由雇主與員工一起努力,才能創造雙贏。

【延伸閱讀】

年輕人的幸福感,僅在及格邊緣:75%的青世代為失眠、焦慮所苦

一張文字雲,讀懂青世代心聲

沒升遷又低薪?年輕人對幸福工作的定義是…

蔡英文施政沒比較好?4成青世代喊不幸

更多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