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思云 / 2018-07 / 攝影:廖祐瑲 / Web Only

28歲的老闆趙晉廷,原是重症病房的呼吸治療師,但因為一次旅行接觸到天然杏仁後,開啟他的創業之路。從自學餐飲、設計到網路行銷,他正計劃在苗栗公館開設下一個子品牌,他笑說:「我還有很多招還沒出呢。」

一涓白位於南苗的店面,距離苗栗火車站不到10分鐘車程,木製的外觀設計,結合展示功用的大型玻璃櫃,相比於兩側多是成立十年起跳的老商家,確實格外顯眼。

一推開門,錯落燈光搭配木桌椅及角落的櫻花樹,濃濃的日式禪意風格與高雅餐具,賣的卻是屬於台灣民間古早味的杏仁茶。

看似冷門的飲品,卻在28歲的老闆趙晉廷手中闖出嶄新風味。像是搭配斯里蘭卡紅茶的「一葉紅」,或是回應時下年輕人口味的宇治抹茶「一抹綠」,在一涓白的店裡,杏仁茶變得很「潮」。

一面為古早味帶來新意,趙晉廷也樂於讓自己的店成為苗栗返鄉青年的活動基地。去年10月,趙晉廷的店面成為《引山》職人藝術串連展的展覽地,到此不僅可以看展,也可以報名由苗栗職人引路的體驗工作坊,像是木藝、做果醬、燒陶、品茗,和自家的手作杏仁茶。

今年初,則在店內舉辦苗栗元宵節習俗活動「火旁龍」專題影像展講座。趙晉廷也曾受邀成為勤美學在地職人之一,教民眾體驗製作杏仁茶,讓自家產品進入勤美集團旗下的苗栗香格里拉樂園販售。

鑽研杏仁茶口味 基隆廟口創業

當初為什麼決定販賣杏仁茶?趙晉廷坦言,是在一次旅行中,喝到很好喝的杏仁茶,「才知道原來真正的味道是這樣,並沒有大家常說的刺鼻味。」大學時期,趙晉廷因為常常去基隆找朋友,走了一圈基隆廟口,發現竟然沒有任何一攤賣杏仁茶,於是興起創業念頭。

起初,他在宿舍研究,埋首於自己的「食物實驗室」,研究杏仁比例與配方。趙晉廷回憶:「一開始很簡陋,拚命找資料,就從一台卡式瓦斯爐和果汁機開始。」

大學就讀於輔仁大學呼吸治療學系,大四時,趙晉廷跟朋友合資,開始在基隆廟口擺攤創業,投入成本約15萬,並購置大型磨漿機。

趙晉廷回想,當時租了一間15坪左右的套房,每天窩在5坪大的廚房做杏仁茶,「夏天時,廚房真的很熱。當時沒錢買冷卻設備,只好把杏仁茶裝好後,再把罐子放到冰水中降溫。」租屋處沒有電梯,他每天都要從5樓搬20~30公斤的杏仁茶,至少搬四、五趟,才能搬完。

雖然擺攤有賺錢,但一年多後,趙晉廷認為擺攤只是單向守在固定地點,商業模式與規模難以擴張。雖然一人每月淨賺5萬左右,但他還是決定結束營業。

「我覺得只是純粹賺錢,卻沒有累積,很可怕。我認為年輕人不只要賺錢而已,還要累積經驗與技術。」

大學畢業後,趙晉廷考取呼吸治療師執照,他曾到重症病房執業半年,卻因為不喜歡那樣的生活,最後決定離職。因緣際會下,趙晉廷去進修Illustrator跟Photoshop等設計類軟體課程,利用課堂作業構思如何建立自己的杏仁茶品牌及識別標誌,當時的授課老師呂玠樺也成為鼓勵他回鄉的貴人之一。

趙晉廷坦言,作為苗栗人,他知道外界對苗栗有很多負面標籤,像是「苗栗國」或「債務很多」,「部分的確是事實,但聽在我們在地人耳裡,還是很難過。當時我心想:能不能回去做些有趣的東西,創造好的印象讓別人記得。」憑著一股不想被看不起的心,他決定返鄉創業。

不只自學餐飲,用科技工具打破地理限制

儘管跟同學、長輩、銀行借錢,趙晉廷初期準備了300萬投入,但回頭看,他很實際地說,只憑熱情不夠:「人家說『有兩把刷子』,我覺得返鄉可能需要四把刷子才夠。」

開店前,趙晉廷做出一份營運計畫書,並給有經驗的前輩過目、修改。他從其他縣市競爭對手的網路搜尋量、營收,加上苗栗官方觀光資料,評估苗栗的杏仁茶市場規模。「老實說,如果完全沒仔細研究過,我可能只能撐一年。之前旁邊也有開鹽酥雞的店,大概也是半年就倒了。」

幕後花絮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