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思云 / 2018-07 / 攝影:廖祐瑲 / Web Only

一涓白的老闆趙晉廷,曾在基隆廟口擺攤一年,個性本來沒那麼外向的他,坦言那年是震撼教育,讓他更勇於與人交流。返鄉之後也更懂得找到各領域專業,在事業上推自己一把。

第一眼見到一涓白杏仁茶店的老闆趙晉廷,他遞出名片後,馬上補上一句:「你可以叫我老趙。」穿著卡其色短褲跟黃色點點襯衫,28歲的趙晉廷,笑起來還像個大學生,似乎跟「老趙」的稱呼有些距離。

不過,當趙晉廷談起生意經,不斷提到各路認識的貴人,熟門熟路的語氣,果然有了「老趙」的氣勢。而這也恰恰反應他返鄉的真實體會:做事不能閉門造車,人,才是事成的關鍵。

問趙晉廷哪來那麼多貴人,他笑說返鄉之後,苗栗有家老家咖啡館,常常舉辦交流聚會。聚會上有創業老闆,也有各路供應商和資深顧問。

趙晉廷自認並非性格外向的人,「但個性是慢慢磨出來的。」他回憶,大學時期曾在基隆廟口擺攤的一年經驗,對自己是震撼教育。「附近商家、攤販都有超豐富的社會經驗,一聊才知道彼此有好多故事,非常好玩,」這也讓他更懂得與人交流,「我發現朋友是很多元的,不一定要常常聊天才算。可能理念契合、曾經有很愉快的見面經驗,也是一種。

不過,談到人脈,趙晉廷再三強調,要懂得體察彼此需求:「大家談的是合作形式,共同達成目標,這樣的人脈才有價值。如果只是做業績,其實多數人是很反感的。

現在的趙晉廷,也參加苗栗的國際工商經營研究社:「 這是年輕人需要的。雖然前輩們各有經營領域,但多交流會有不同的視野進來。

問趙晉廷,回頭來看,還有什麼可以做得更好?趙晉廷觀察,返鄉青年若真的想把事業做大,除了國內市場,也該放眼國際。他坦言,當初做杏仁茶時,沒想那麼多,由於杏仁茶需要冷藏,「運送成本會高很多,或甚至要到國外設廠,」他分析。

開店以來,趙晉廷不斷進修經營管理上的學問,但他不是「死讀書」,而是藉由聚會中認識的人脈,不斷跟資深顧問們請教,甚至直接請對方來店裡「實戰教學」。


「他們會直接建議我,服務生哪裡要改進,譬如介紹菜單的態度、回應的方式,或人員站位是否要調整等等。」常來的顧問,後來很多也成為朋友。趙晉廷開玩笑說,「有的來的次數多了以後,就算只是來吃東西,員工看到他們也會『皮皮挫』,知道他們是『神祕客』。」

趙晉廷認為,如何找到領域內的專業,獲得建議,絕對是返鄉青年必須看重的課題。「很多時候,真的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他有感而發。

幕後花絮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