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財力女性為何該積極參與理財?2個理由說明

作者:張道宜 圖片:unsplash.com 發稿日期:2019-03

女性理財

男女間究竟誰比較懂理財?這沒有標準答案,但可從近期的幾篇報告裡,看出兩性在不同經濟行為展現的差異。

根據國際發卡組織萬事達卡(Mastercard)在3月8日「國際婦女節」公布的刷卡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女性的消費自主性有明顯成長,尤其餐飲相關的消費成長更值得關注。

首先,台灣女性每月的餐飲支出來到16,756台幣,比起去年同期成長20%。如果以行政院主計總處計算的平均月薪51,957台幣來計算,比例達32%。

此外,從到訪次數來看,台灣女性在美食街、酒吧與餐廳的平均消費次數,從每個月1.68次成長到3.04次,相比男性則是從3.7次下降為3.48次。此外,女性平均每月在高級餐廳消費4,958元,比去年成長42%。這意味著女性消費能力成長,也可能隱含結帳時在支付主導性上的提升。

不過,這些數字意味著女性比較愛消費、男性比較省錢嗎?那可不見得,因為面對債務的態度,男女也不太相同。根據美利堅大學經濟學教授韓森(Mary Eschelbach Hansen)在2018年《消費者行為期刊》(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公布的研究發現,男性比起女性更容易以借貸或是刷信用卡的方式來購買奢侈品;而女性則傾向購買生活必需品,或是用以紓解短期財務壓力。

自己的財務自己管!瑞銀:女性應該主動參與長期財務決策

只是,瑞銀(UBS)針對全球3,700位可投資資產達至少25萬美元(約合772萬台幣)的已婚或離婚女性調查發現,雖然女性在職場上的角色愈來愈重要,在家庭中也大多掌握日常財務決策,但長期的理財規畫上,參與程度卻不如預期。

調查發現,即便是資金充裕的高淨值族群,只有23%女性自己負責自己的長期財務規畫,卻有58%仰賴配偶管理關鍵性的長期財務決策。而且向來被視為自主性較強的千禧世代(20歲至34歲),也有59%讓配偶主導財務決策,比起50歲以上的女性(55%)要來得高。

本次調查以巴西、德國、香港、新加坡、瑞士、義大利、英國與美國等9個市場為調查對象。經過確認,瑞銀並未將台灣納入調查範圍。

導致女性在家庭理財居於被動地位,最主要的原因,來自於現代家庭相當常見的財務分工模式,也就是由女性負責生活日常消費,而男性負責長期財務規畫,例如購屋(房貸)與投資,甚至對坐擁百萬資產的高端客戶也不例外。

為何應該改變這樣的模式,讓女性更積極參與?其一,當面臨關鍵變局,例如離婚或伴侶死亡時,完全不插手長期財務規畫的女性,面臨的短期財務壓力可能會更大。根據瑞銀調查,74%的喪偶或離婚女性,都是在變故發生後,才發現這對個人經濟造成的連帶衝擊。

其二,其實女性在理財表現上並不輸給男性。根據英國華威商學院(The Warwick Business School)同樣在2018年公布的研究發現,從2015到2017年間,女性投資者的績效比富時100指數(FTSE100,歐洲三大股票指數之一)要高出1.94%,高於男性的0.14%。而且女性平均每年交易9次,相較於男性交易13次,顯示女性是更有耐心的長期投資者。

當然,不論統計、調查或是研究,數字只能反映整體或特定族群樣貌,不一定符合個人狀況。隨著資訊、理財或是消費方式愈來愈「一鍵化」,科技改變行為,可能進一步反過來改變統計結果。

雖然男女面對的個人、工作或家庭議題各自不同,但是理財要成功的關鍵,卻不分男女。主動面對理財問題,並為每項可預見的風險做好準備,就算無法大富大貴,至少能把人生的主動性掌握在自己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