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科大熱血教授侯惠澤:教室要有笑容、有討論、才有樂趣

作者:李念庭 攝影:廖祐瑲 發稿日期:2019-09

台科大熱血教授侯惠澤

「學生玩到不想下課」,大學課堂上想都沒想過的風景,在台科大裡真實發生。台科大教授侯惠澤致力推動「遊戲式學習」,讓學習不必付出焦慮與痛苦,而是一段享受、忘我的過程。而他在教育圈的耕耘,也榮獲107教育部師鐸獎、105科技部傑出研究獎、親子天下2017創新教育100教師的肯定。

「什麼?要結束了嗎?」下課鈴聲響了,學生卻一反常態地不想下課。

這堂大學課程,和一般人想的很不一樣。不是教授在台上單向式的口述講課,而是把課程內容結合遊戲,引導學生討論、思考。課程或許會被設計成一齣「宮鬥」,你必須想盡法子,幫助皇上平衡後宮,或判斷臣子是否說謊。

台科大應用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侯惠澤開設的課程,總是一位難求,不只是守在電腦前準時開搶那麼簡單,有時甚至得用遊戲「尬輸贏」。

以大學部通識課程「遊戲心理學」為例,僅收近80位名額,就有600、700人申請選修,「第一堂課開放加選,因為太多人來了,我們還再用一輪遊戲,篩出名額,」侯惠澤笑著說。

侯惠澤2014年開始推動「微翻轉遊戲式學習」,透過長度5~20分鐘、好玩又有學習效果的遊戲,讓學習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能促進討論、激發創意思考的過程,進而解決學生專注力不足、求學動機低落的問題。

發想「遊戲式學習」的源起,除了目睹教育現場的困境外,也來自於兒女的啟發。

女兒的啟發:學習不盡然要付出焦慮與痛苦的代價

「我開始當老師時,發現講一講,學生開始出現『分流』。有的專心聽我講,有的就分神了。」侯惠澤觀察,總有一群學生對學習茫然,根本無法跟上課堂節奏。

與女兒的遊戲時光裡,他看見解決問題的一線曙光。

女兒出生後,侯惠澤每天都會規畫「爸爸玩時間」,近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即使需要運用數學運算、邏輯思考能力,也不見女兒失去樂趣或覺得疲倦,全程充滿挑戰、好奇與期待。

「在孩子身上,我看見自己有過的單純美好,為何現在我變得世故、僵化?對知識探索感到疲憊無奈?曾經視為天職的工作,彷彿成了不得不去履行的人生義務。」侯惠澤在《遊戲式學習》一書中寫道。

於是,他開始透過遊戲設計,引導學生進入「心流狀態」(指察覺不到時間的忘我狀態),提升學習動機與成果。過程中,學生也可經由頻繁的討論,培養策略分析、問題解決、反思、協作溝通的能力。

「台科大的學生成績都不錯啦,如果沒有好好帶他們思考、討論的話,就是浪費他們腦袋啊。只是聽課,那看YouTube就好,幹嘛上課?」單向式填鴨的講課,會讓學生缺乏自主思考與分析的能力,侯惠澤認為,透過遊戲化學習,帶領學生討論、想創意、想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紙筆測驗都學不到的能力」,才是大專教育的核心。

提高學習深度之餘,他也期許課堂能充滿喜樂,「我稱作『Joy of  Classroom』,讓教學有笑容、有討論、有求知樂趣。」

台科大教授侯惠澤致力推動「遊戲式學習」。

將「玩中學」遊戲式學習,落實高教、國教、產業

為了推廣遊戲式學習,侯惠澤在台科大成立「微翻轉迷你教育遊戲團隊」,負責培養教育遊戲研究與開發人才、遊戲化學習於教育現場的落實,以及教育遊戲相關的產學合作、國際交流等等。團隊成員背景多元,除了來自台科大各系外,也有台大心理系的學生專程參加。

擔任設計總監的應用科技研究所研究生房潁桑說,認識侯惠澤教授後,才了解學習也可以很有趣,「我以前是不愛讀書的小孩,」她笑著說:「有時候會覺得,如果早一點遇到這樣的老師、這樣的上課方式,會不會改變我所以前不喜歡的(學習科目)。」

「第一次看到就覺得,哇!這是研究生嗎?學生迴響很熱烈,發言都很踴躍,」侯惠澤專任助理陳詩婷表示,第一次看見侯惠澤教授的授課現場很意外,「因為我以前…就是會睡覺。」她意外地坦白。

產學合作端,微翻轉迷你教育遊戲團隊與桌遊設計工作室2Plus合作,出產多款桌遊,包括英語主題桌遊《On the Go台灣走透透》、化學知識主題桌遊《化學事》以及地理主題桌遊《寶藏台灣》等等。

其中以台灣歷史文化為主題的教育桌遊《走過.台灣》,多次登上博客來銷售第一名,截至2018年底,已販售17,000套,打破平均國產遊戲一年賣1、2千套的紀錄,也有被實際運用在中小學教學課程裡。

此外,不只教育領域,團隊也將教育遊戲推廣到產業裡,協助公司進行員工訓練,曾與醫院合作設計急救CPR教育桌遊、與保險公司合作保險經營策略桌遊,體驗產業運作實況。

「他讓遊戲的意義更廣博了,」2Plus執行長王亞灣稱許,侯惠澤走在「教育界前端」,讓遊戲既有娛樂,也有教育功能。交流過程中,侯惠澤很擅於整合資訊,會聆聽各種專業意見,替大家找出最大公約數。

不只是辦公室寫論文,要當「解決問題的專家」

從事教職10年,堅持推動「遊戲式學習」的動機是什麼?

「是『現場看到的改變』,這才是做研究的意義。」侯惠澤想了片刻,神情認真地說。

當時團隊與八斗高中合作開設多元選修特色課程,帶領、協助學生自行設計教育桌遊。教學後,原來木訥、不擅表達的學生,不僅對學科更加了解,為了要介紹作品給別人,表達能力也提升許多。

讓侯惠澤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到一間偏遠高中推廣遊戲式學習的那一次。

侯惠澤回憶,對偏鄉高中的學生來說,大學是遙遠的,可能也沒辦法考到很好的學校,「但離開前,一位學生不斷問:『侯老師,我還有機會看到你嗎?』」教育遊戲的設計教學,不僅改善學習成果,也豐富學生對高教的想像。

台灣高教領域向來注重學術,導致教授埋首研究,較少在教學創新下功夫。但侯惠澤認為,不要把研究變成空中樓閣,或是一次性的發表,而是實際應用在教學現場,了解哪些可以協助、哪些可以優化,才有研究的價值。

「學者不是寫論文就好,我們要做的是『解決問題的專家』。」侯惠澤將學術理論真實實踐,想方設法地解決問題,並把解決成果與優化方案,也發表成研究成果。

拍攝現場裡,學生們一邊玩著桌遊,一邊和侯教授笑鬧著,氣氛很是熱絡。在遊戲時光裡,侯惠澤扮演的角色,或許不是學者、教授,也不是專家,而是和學生們共度一段美好的「玩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