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怕機器人,你的機會在這裡!15個工作崛起
AI掀起新一波工業革命,淘汰許多可由機器代勞的職務,卻也創造許多新的就業機會。
AI是軟體,走入以硬體製造為強項的台灣,必將帶來許多新的可能。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主任蘇孟宗、組長紀昭吟指出,AI時代來臨,不妨重新思考「軟硬整合」的定義。它不再只是軟體加硬體,而是要「軟實力乘以硬實力」,達到1加1大於2的功效。
兩人進一步分析,AI改變產業結構的路徑可分為以下兩種,一是「AI產業化」,即讓AI本身成為一項產業;二為「產業AI化」,也就是把台灣的硬體製造或其他產業與AI合而為一。如此,通曉AI的專家固然將成新時代不可或缺的人才,既有產業也能因AI加值而生成新職務。
至於哪些工作將乘勢而起?一起來看看。
機器人訓練師
大量的自動化機器誕生後,如何讓它們的舉止貼近人類行為,成了嶄新的學問。
機器人訓練師即是機器學習專家、自然語言技術專才,他們努力讓機器人看起來與真人別無二致,包括訓練它們講出人類的語法、音調,表現出同情心等情緒,同時,也訓練機器人揣測人類的語氣,聽懂多一點對話中的弦外之音。
無人機駕駛
遙控飛機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拜AI之賜,這真的能成為職業!
無人機即是將傳統航太業與AI技術結合而新生的產業,資策會表示,2017年全球商用無人機市場規模高達8億元,往後發展更是無可限量。
無人機的運用範疇甚廣,可協助農夫噴灑農藥、災難期間空投物資,或進行交通狀況空拍。目前投入的指標企業如台灣的雷虎科技、中國的大疆創新,而歐美業者也正積極將無人機推廣至商業應用。
自駕車業者
AI崛起,應運而生的「自動駕駛」、「無人車」成為時下最夯的科技名詞之一,預估能帶起10兆美元以上商機,也成為汽車業者爭相搶奪的灘頭堡。
許多專家預測,自駕車是10年內一定會實現的人工智慧產物,只要感測技術發展成熟,讓自駕車像人類駕駛一樣,能眼觀四面、辨識路況和交通號誌,以及備有面對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把自駕車送上馬路,絕對不成問題。
使用者介面設計師
網路降低創業成本,也讓各色各樣的手機App大量繁衍。在功能相似的App中,人與機器的最初相遇地點──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簡稱UI),躍升為經營成敗關鍵。
台灣AI實驗室創始人杜奕瑾說,在不久的將來,使用者介面必定都是自然的互動,人類不再察覺自己正在使用機器。而在人機互動的工具上,未來也不僅只於滑鼠、觸控螢幕,語音更是營造自然溝通的好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