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陳亞蘭(台灣師範大學國際時尚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傳統文化連結現代管理,為歌仔戲刷新風貌

作者:林若寧   2018-10   圖片:廖祐瑲

18歲就上台擔綱小生的陳亞蘭,30幾年來累積的作品,橫跨演戲、唱歌、主持,甚至還出版過個人著作,但這些成功,都沒有讓她忘卻對歌仔戲的使命。


「人客倌,注意看來!」富含歲月光輝的中山堂中,紅燈籠高掛,簪著大紅花的老闆娘,招攬著路過的看倌學唱一曲〈身騎白馬〉。再傳授各式身段,教你一秒變身帥氣小生。

歌仔戲舞台劇,是從陳亞蘭一手製作、編劇的《黑家店》發展而來的「文化健身房」首波活動,以五感體驗讓傳統歌仔戲走入生活。充分展現陳亞蘭這幾年推廣傳統歌仔戲的決心。

受訪當天,陳亞蘭才坐下就為睡眠不足致歉,先吞了顆頭痛藥,神情還是略顯疲憊。

這陣子,她一邊忙於《黑家店》,主演的《牛郎織女》又為了11月的巡演正緊鑼密鼓地彩排;面對恩師楊麗花復出之作、電視歌仔戲《忠孝節義》,陳亞蘭更是戰戰兢兢,不但擔任執行製作人,還親自操刀剪接。

分明已經夠忙,過去一年,台灣師範大學第二屆國際時尚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GF-EMBA)的課程,她卻堅持不肯缺席,「我也不敢打瞌睡。同學問我為什麼一直抄筆記,我說沒辦法,不認真聽,真的記不住,」她說。

開學就遇大關,咬牙撐著不放棄

她是個努力的學生。入學考時,教授問她:「這麼忙,能來上課嗎?」她回:「我很乖,醫生開藥,我都會吃完。」去年九月考上時,媒體大肆報導,她坦言,其實第一堂課就覺得辛苦。

陳亞蘭在澎湖出生,10歲跟著劇班到台南,20歲出頭又跟著楊麗花搬居台北,南北的口音方言都能掌握。但碰上英文,卻讓她覺得棘手,成為念EMBA的最大挑戰。

開學第一天,錄音到凌晨四點,陳亞蘭小睡一個小時,匆匆趕上第一堂課,沒想到遇上全英文授課,「隔壁同學還說,妳好衰,第一堂就是大關,」她不肯放棄,全程錄音,念著要找人翻譯,回頭再複習。

許多人以為她是回學校幫歌仔戲尋找創新能量,事實上,早在2010年她捨棄人氣高漲的廈門衛視主持棒,決定回台推廣歌仔戲起,「讓更多年輕人來看戲」,就一直是陳亞蘭心心念念的目標。

陳亞蘭的創新嘗試,體現在2014年首演的《牛郎織女》,結合了電影、動畫等多媒體技術。

今年推出的自製戲劇《黑家店》更當場賣起黑包子,觀眾一人一顆暖呼呼、香噴噴的肉包拿在手裡,彷彿置身茶館,用互動體驗快速拉近與歌仔戲的距離。

在江湖打滾數十年,創新的點子在她心裡日日琢磨,有些嘗試,早就著手實踐;不過,背後象徵的商業意義,卻是進了GF-EMBA才搞懂。

「一開始,我連4P都聽不懂,想說什麼呀,我只知道四海遊龍,」陳亞蘭半開玩笑地說:「後來才領悟,有些概念我們已經在運用,只是自己不知道。現在懂方法,就可以做得更深入。」

轉眼入學一年,她少了畏怯,多了自信。用EMBA教授的系統思維,應證過去的實戰經驗,打開布局眼界。

「比如『文化健身房』就是全新的行銷包裝。以前我絕不會想到這5個字,覺得就是研習營、分享會。有刺激,就激發新創意,」她說。

對陳亞蘭而言,EMBA像是一道橋梁,讓歌仔戲的文化思維與商業語言對接,得以尋找更多可能:「現在面對投資方,商業名詞丟出來,對方就懂了,點子可以更快落實。」

建立好人緣,同學也愛上歌仔戲

回到課堂,頂著大明星光環,她在班上毫無架子。

上團隊領導課,她帶著同學在台上演劉備、趙子龍,用三國劇情談管理;上到激勵技巧,報告時還拿出「肌立貼布」,逗得全班哄堂大笑。

創意與幽默感招來好人緣,不只《黑家店》公演,班上同學全買票捧場。今年7月,她拚命挪出時間和GF-EMBA的同學們到上海參訪,全班還特地穿上《黑家店》T恤表示支持。

「我私下很怕生,回學校念書,反而跨出歌仔戲圈,認識了很多不一樣的朋友,」陳亞蘭感性地說。

歌仔戲承載著文化價值,但也因為承襲傳統的運作模式,如何引進現代管理,成為能否與時俱進的關鍵。問起她進修不懈的內在動力,陳亞蘭的眼中有光。

「我喜歡自我挑戰!」她有力地說:「而且我對未來沒有預期,只求在當下問心無愧。」

推動改變,確實是條漫長的路。但關關難過關關過,這是陳亞蘭的學習之道,也是成功之道。


精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