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道宜 / 2018-06 / 圖片:陳應欽

「又要粉絲來,又要粉絲掏錢買,」可能是每個電商老闆最夢寐以求的事。電商平台的核心課題,莫過於不只要在社群挖出人氣,還得引爆買氣。簡單兩個字,就是「變現」。

在一切求新求變的社群戰場裡,一家台灣「老字號」電商,卻展現獨樹一格的變現能力。2002年由陳昶任與彭思齊夫妻檔共同創辦的Shopping99,社群轉單約占營收近20%——若以2017年營收新台幣6億元計算,光是來自社群的訂單,每個月達到1,000萬元!

能讓Shopping99繳出如此亮眼的成績,背後關鍵不是熱門的大數據分析,也不是高明的文案話術,而是一套以「點線面」為架構,並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的社群經營策略。

點:經營分眾

打到對的人,成交率大增

Shopping99的粉絲專頁按讚數還不到60萬,在同業間並非名列前茅;但彭思齊另外針對特定族群經營的粉絲專頁,海內外加總超過30個,主題橫跨媽媽、新娘、減重、美容等類別,其中,至少10個粉絲專頁的粉絲數超過10萬。

「一篇貼文吸引100個人,下單9個;與另一篇吸引50個人,下單10個,你會選哪一篇?」彭思齊用一個簡單的情境,解釋Shopping99的社群策略,「我會選擇後者,因為我吸引到對的TA(目標客戶)。」

貼文如此,粉專亦然。要拉高社群變現力,與其一味追求「給100人的貼文」,不如增加更多「給對的50人的貼文」。

而這些分類明確、規模較小的粉絲專頁,就是Shopping99分布在各消費族群中的「據點」。不僅增加銷售管道,還能進行更深入的田野調查:

平時能分享議題,觀察反應;若推出新產品,也能透過這些據點「試水溫」。簡而言之,透過分眾經營,Shopping99能用針對不同族群的語言,推出最擊中痛點的產品。

線:串聯達人

增加內容深度,引進社群

在彭思齊的規畫中,社群不僅是一群單「點」的集合,還要是能串聯目標客群、深度內容與意見領袖的「線」。

「我提供給消費者的,不只有商品或價格,而是立體呈現商品後面的體驗與用途,」她說。換言之,彭思齊試圖透過體驗展現,讓消費者看到更具體的使用情境。

舉例來說,對一位準新娘而言,一篇婚紗設計師針對婚禮裝扮的深度分析,要比只有婚紗用品的照片更有說服力──因為這位準新人看到的不只是商品,還有觀點與體驗內容。

另方面,推出深度內容也是針對Facebook演算法調整後的因應之道,「Facebook要的是什麼?就是用戶的持續停留;那什麼能做到這點?是粉絲有興趣的內容以及有趣的人,」彭思齊分析。

串聯「有趣的內容」與「有趣的人」,正是她賦予社群的重要任務,包括經營TA以及與KOL(Key Opinion Leader,意見領袖)建立關係。彭思齊指出:「強化與達人的連結,不僅能增加內容深度,也能把他們的社群帶進來。」

這正是為何Shopping99先在2017年3月推出女性知識網站「女子學」,同年10月又宣布購併潮流穿搭網站「搭配Dappei」。這些動作看似與銷售無關,但都是為了增添Shopping99內容的深度與多元性。

「透過它們,可以吸引對我們有興趣的讀者,讓我們採取更進一步的行銷動作,」彭思齊解釋,「這樣我們就不需要完全仰賴Facebook導流帶來的流量。」

面:多元布局

善用社群工具,擴大打擊面

避免過度依賴Facebook,確實是目前進行社群行銷時無法逃避的議題。另方面,當其他社群平台如Instagram、LINE@等興起,如何針對不同平台特性耕耘,降低對單一平台的依存度,則更考驗策略的完整性。

「經營社群是接力賽,不應該把不同工具獨立化,而是該納進整體規劃,各有各的角色,」彭思齊提醒,「如果你希望每一個平台都能幫你變現,那反而會做不好。」

例如LINE@的運作功能,比較像私人訊息,接近一對一溝通,「我們會分析行銷資料,告訴我們什麼用戶需要什麼產品,再利用LINE@推薦,」彭思齊解釋,「但頻率不能太高,因為這畢竟是私人訊息,太過頻繁,反而會提高封鎖率。」

至於Instagram在彭思齊的社群架構裡,並不直接肩負流量變現的任務。「我們會做一些漂亮的圖,或是心理測驗,提高消費者對於品牌的興趣,也就是讓它扮演助攻的角色,」彭思齊指出,「藉此讓消費者覺得有趣,增加點擊,再連到粉專或網站。」

簡單說,透過細膩分眾,Shopping99針對不同消費TA設立據點,並串聯深度內容與KOL,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再結合不同社群工具,擴大接觸面,好完成「點、線、面」的社群架構。

不過,同樣的方法,在台灣有用,要到海外打世界盃,可就不一定了。2013年,Shopping99做出一個重要決定:前進東協,挑戰一個「過去從沒想過的市場」。

【挑戰東協】與KOL合作,征服大馬網民

當時陳昶任與彭思齊初步瞄準菲律賓與馬來西亞兩大市場,但結果卻截然不同。Shopping99順利在菲國站穩腳步,粉絲團按讚數超過60萬;但馬來西亞卻不到一年就暫時撤出,一直到2017年才捲土重來。

同樣的操作,在不同國家,效果不盡相同。雖然聽來理所當然,對彭思齊而言,卻是寶貴的一課。

比較台灣、菲律賓與馬來西亞的消費者,彭思齊發現,台灣消費者學習能力快,重視準時出貨;馬來西亞較不信任外來品牌;而菲律賓則最為熱情,對社群互動接受度最高。

打開Shopping99的菲律賓粉絲專頁,彭思齊笑說,平均每10秒就有新訊息跳出。如何回應粉絲的「熱情」,就是在當地經營社群的要務。

彭思齊回憶,在切入菲國市場初期,大多數的訊息都是詢問如何下單、如何搜尋商品等基本問題,光是幫粉絲做「教育訓練」就占了社群團隊大部分心力。但彭思齊知道,如果能藉此建立社群的消費習慣,未來都可能轉換為訂單。

同樣是大東協市場,Shopping99在馬來西亞卻沒那麼順利。除了當地馬來人與華人市場屬性殊異外,「最大的問題是,他們不相信外來產品。」尤其對一個起初沒有知名度的電商品牌而言,就算價格再低廉,無法贏得信任也是白搭。

因此,Shopping99捲土重來時,首要工程就是建立在馬來西亞的「信任度」。與台、菲「蹲點」做法不同,彭思齊在馬來西亞一開始就積極與各個KOL牽線,提高權威感:「我們每個月都在跟當地KOL合作,推廣網站,甚至邀請KOL來到台灣開直播,證明我們是可信度很高的公司。」

2002年創辦Shopping99,歷經BBS聊天室、部落格、噗浪(Plurk)到現在的Facebook與直播影音,彭思齊在數位世界闖蕩近20年,自認對流行趨勢並不陌生;但她最近也發現,與子女身處的中小學生社群世界,已經漸行漸遠,「他們流行的網紅,我一個都沒聽過。」

「不只我沒聽過,就連我們公司的小編也不一定懂,」她接著說。儘管社群世界就是不斷變動,但發展之快更超乎預期:「很多小學生已經是YouTuber,雖然品質有待加強,但已頗有架式。」

也就是說,當這群目前不到12歲的小朋友,事實上比許多企業經營者更嫻熟社群操作技巧時,未來要讓他們掏腰包,勢必得端出更多樣的內容。

彭思齊坦言,Shopping99的小編在很多面向上都比她專業,要打贏這場社群戰,不能一味依賴過去的經驗。對於這種另類的「時不我予」,她倒顯得坦然:「經營者應該要有開放的心,把舞台搭出來,並且讓年輕人發揮,而不是搶著當演員。」

社群行銷要打破的兩個迷思

迷思1:社群是小編的事?

真相:社群是「一整件事」

「許多人講到社群時,常常以為就是PO文,或是錄影音,」彭思齊搖搖頭,「但我的經驗告訴我,社群不是一個部門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後續的物流、客服都能跟上成長速度,「不然你做很大,卻沒有做好,讓客戶感受很糟,負面評價的影響,絕對比正面評價要來得大。」

迷思2:社群必須「零負評」?

真相:正反並陳才是真社群

彭思齊直言,企業經營者必須認清,在社群時代,零負評這件事情並不存在;反之,正負評價並存,才是真實的社群。「即使面對負面評價,只要好好處理,就算原本不喜歡你的人,不會突然喜歡你,但至少他會覺得你是負責任的店家。」

【延伸閱讀】

>>>【獨家】2018第一屆品牌數位好感度調查

>>>【IKEA宜家家居】針對星座「個性化推播」 衝出5倍點擊率

>>>【全聯小編】當「我挺你」的好朋友:從文青到婆媽都變鐵粉

※解密最強小編的「好感行銷學」:Cheers 特選行銷套刊熱銷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