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竣傑 / 2018-06 / 圖片:陳應欽
作為一家擁有75年歷史的老字號企業,IKEA經營社群和從事數位行銷的目的,並非推翻既有品牌,而是在本來脈絡下,運用新載體做更多豐富變化。
說到IKEA宜家家居,你會聯想到什麼?讓人燃起成家欲望的賣場氛圍,還是北歐風餐點?
雖然數位和社群未必是第一時間湧入你腦海的關鍵字,但這個1943年創立的品牌,在這一點的進程,可絲毫不馬虎。即使在台灣,IKEA也有幾項傲人成績:
第一,IKEA台灣的LINE官方帳號,好友數高達668萬,台灣幾乎每3人之中,就有1人加入。
第二,IKEA近期在Facebook推出一系列短片,短片主題從感情中的嫉妒、吵架時的憤怒,到失戀會出現的暴飲暴食,都生動地與賣場結合,引發網友熱烈討論。每則影片僅一分鐘長度,卻都創造出40萬以上的觀看次數。
第三,IKEA去年在YouTube名人改造系列影片中,跟外號「亞洲統神」的熱門電競直播主張嘉航合作。由於電競玩家桌上要擺的電腦螢幕與線路不少,透過呈現統神的居家改造,創下59萬次的影片點閱,許多玩家更留言直呼很想要片中的電腦工作桌。
去年底,IKEA台灣則全面開啟線上購物,今年4月提供消費者線上下單,從7-ELEVEn超商取貨的服務。
作為一家擁有75年歷史的老字號企業,IKEA經營社群和從事數位行銷的目的,並非推翻既有品牌,而是在本來脈絡下,運用新載體做更多豐富變化。
過去,IKEA在行銷的核心,一直是強調體驗。從實境般的賣場陳列,到堪稱IKEA獨有的經典彩色型錄,藉由場景營造和實際使用畫面,傳達品牌中「為大多數人提供更美好生活」的精神。
【向網友廣徵案例】說服顧客「居家改造你也行」
在增加新工具和平台後,這個原則並沒有改變。IKEA市場行銷部副行銷經理吳語涵指出,IKEA非常了解自己在社群行銷上的每個決策,勢必考量三方:一為消費者需求,再來是IKEA可以提供的解決方案,最後就是品牌精神。
例如,與歐美國家相比,台灣生活便利,晚上除了待在家,還有不少其他娛樂選擇。因此,對IKEA台灣來說,競爭對手其實不是其他家具品牌,而是如何讓台灣民眾更願意把時間和金錢投注在居家布置上。「試想,領了3萬元年終獎金,會選擇買一支可以秀給別人看的iPhone,還是花錢布置改造客廳,但只有自己看得到?」吳語涵反問。
消費習慣多半與各地民情有關。為了更了解台灣民眾的需求,IKEA台灣在訪談調查中發現,許多消費者也許對IKEA有好感,但內心總覺得「展示間很美,但好像不適用我家」,或是「要靠自己改善居家環境,這件事對我太難了。」
為了縮短這段心理距離, IKEA台灣積極與素人合作,在YouTube可以看到,一系列素人利用IKEA產品進行居家改造的影片。同時,IKEA也在Facebook發起「7件道具改造術」活動,廣邀粉絲提供自家角落待改造的照片,小編再從中挑選、拍攝改造影片,目的就是要說服消費者「小編可以做到,你也可以」。
其中,大獲好評的短片包括梳妝台改造,僅僅搭配7件收納類型產品,讓原本堆滿保養品的梳妝台「重見天日」。改造過程以縮時方式,短短36秒,創造15萬觀看次數、累積超過1,600個讚、169則分享的成績。
吳語涵分析,大幅度居家改造對一般人難度或許太高,但拆解成小範圍後,像是衣櫃、流理台、玩具區、床邊等區域,相對就容易許多。「人人都可以是自己家裡的設計師,一收納完,整個感覺都不同了。」
此外,隨著社會型態改變,愈來愈多人視寵物如家人,IKEA亦迅速調整策略,今年3月推出一系列為毛小孩設計的商品,像是寵物毛刷、屋子與睡墊。
IKEA台灣並與貓界網紅「皇阿瑪」團隊合作,藉由改造貓奴工作室,為7隻貓咪打造更舒適的生活空間。影片中不僅有前後對比,配上貓群快活地在新空間鑽來鑽去的身影,讓眾多貓奴們躍躍欲試。3分鐘多的影片,也帶來58萬的觀看人次。
【幽默看待批評】「有討論,代表有打中需求」
過去,要體驗IKEA的產品只能去現場,透過型錄,也只能做靜態呈現。但運用數位媒材,IKEA把只在最終成果端的體驗,向前延展到改變的過程。
而在溝通模式上,IKEA選定幽默、有趣、溫暖等幾個意象為視覺語言的基調。畢竟,「家」本身就是個飽含感情和眷戀的空間,IKEA訴求的不只是產品,更是圍繞著「家」、「關係」所發生的各種人生故事。
就像IKEA台灣在Facebook推出的系列愛情短片,吳語涵解釋,企劃的出發點是希望藉由影片,詮釋左右愛情的重要元素,再結合賣場發想情節。
其中,又以短片「憤怒」引起廣大迴響。片中一對男同志情侶在IKEA賣場吵架,一人生氣地說:「不講你就走啊。」另一人也在氣頭上回話:「走就走。」但主角走沒幾步,就開始回望,眼見對方沒有追上來的打算,露出愈想愈心碎的表情。沒想到,片刻後再抬頭,眼前赫然已站著從捷徑趕來的情人。對方霸氣回應:「走,你還能走去哪?」結尾字幕打上:愛情是,永遠有和好的捷徑。這則短片引來1.4萬個讚,2,800多則分享。
吳語涵認為,影片的成功固然來自故事很真實,很多人都對這樣的大吵有共鳴,「但的確也有很多消費者抱怨,我們的賣場走一走繞不出來,剛好呼應『捷徑』的概念,」吳語涵說。藉著這樣的結合,IKEA台灣順勢再幽自己一默,Facebook貼文加上一句「現在購物也有捷徑」,再附上線上購物網站連結,網友看完影片後,很難不會心一笑。
當然,熱門影片下方往往引發網友激烈討論,吳語涵認為,對此不妨以開放心態看待:「社群上有討論,才代表你真的打中消費者心裡想的事,不管他們同意或反對。」
【延伸品牌精神】行銷目的就是解決顧客問題
而比起「量」的指標,IKEA台灣更看重是否透過社群傳播,擴大既有的品牌力道。從Facebook、LINE官方帳號、Instagram、YouTube、Twitter到部落格,他們都積極嘗試。
吳語涵指出:「社群行銷的策略主軸,是藉由不同平台的特性,延伸品牌精神。」譬如,對於LINE官方帳號的好友,IKEA台灣與企業資料連結(Business Connect),將推播對象分為一般朋友與IKEA卡友。透過卡友資料找出對應星座,再針對星座,推播不同的運勢訊息或收納建議。這類針對星座的「個性化推播」,點擊率可達平常5倍以上。
針對一般好友的推播,則是從日常生活中的連結著手,帶動購物動機。比如,IKEA曾在耶誕節推播交換禮物訊息,透過LINE官方帳號內建選單,提供100、300、500元不等的禮物選擇。
吳語涵強調,IKEA做社群行銷時,會不斷檢視,是否可以解決消費者的問題、像朋友一樣提供建議,「必須讓消費者每次都有收穫,甚至驚呼:『哇!你怎麼這麼懂我。』」如果只是單純發文拚命推銷產品,消費者會疲乏,反而有反效果。
吳語涵認為,社群經營其實是一種品牌定位的再確認,而IKEA正是抓準了科技脈動,透過一次次的影片與文案,強化一直以來在做的事——燃起消費者心中對美好居家的渴望。
去年秋天,IKEA成為蘋果推出擴增實境(AR)開發工具ARKit的合作夥伴之一,推出IKEA PLACE這款AR App,把2,000多種家具影像、尺寸數位化,讓消費者用手機就可以模擬家具擺在家中的樣子,台灣同樣也可以使用。在科技應用上,等於又跨越一個里程碑。
不過,不管工具再進步,萬變不離其宗的,還是「唯有不斷檢視自己能滿足粉絲什麼需求,社群行銷才能真正協助品牌,在顧客的最後選擇階段勝出,」吳語涵做下總結。
【IKEA用巧思,把老型錄玩出新創意】
IKEA型錄是自1951年就開創的形式,厚厚一本加上彩色印刷,成本並不便宜。儘管紙本式微,IKEA仍勇於創新呈現形式。最近,IKEA在目錄中的嬰兒床廣告下,結合驗孕試紙技術,鼓勵懷孕女性將尿液滴入下方測試區,準媽媽將會看到新的促銷價格。
此外,IKEA也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推出一則紙本廣告,上面密密麻麻印滿各種IKEA床與床墊產品圖樣,並組成波紋樣式,頗有催眠效果。廣告下方有幾個小孔,可以散發精油芳香,放在床邊立即成為助眠產品。
2014年9月iPhone 6問世,IKEA順勢推出一支模仿蘋果宣傳產品的影片,事實上是為IKEA紙本新型錄打廣告。這支影片邀請IKEA首席設計師Jorgen Eghammer做開場介紹:「每隔一段時間,總是有新事物出現,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影片中讓紙本型錄騰空360度拍攝,展現猶如新手機般的科技感,旁白強調「翻頁不會lag,永久不需充電」,趣味十足,也讓影片在YouTube累積超過1,800萬次點閱率。
【延伸閱讀】
>>>【Shopping99】獨創「點線面」戰略 每月帶進千萬業績
>>>【全聯小編】當「我挺你」的好朋友:從文青到婆媽都變鐵粉
※解密最強小編的「好感行銷學」:Cheers 特選行銷套刊熱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