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竣傑、鄭閔聲 圖片來源:廖祐瑲


簡:我每天看兩個兒子玩遊戲,忍不住說:「你們每天玩game,都把時間浪費掉。」但兒子回答:「我有什麼事做得比你們以前差嗎?」好像是真的,他們在這個年紀經歷得比我們多,透過網路就能取得各種資訊,多出很多時間玩遊戲。機器取代人的工作時,也還給人很多時間,若能充分應用,就可做到上一代人做不到的事。

王:知識已經不像以往那麼有價值,但其他東西更有價值。我想補充的是,人要更懂得把「學問」拆開為「學」跟「問」;以前學問好像很值錢,但現在比不上Google,學問就不值錢了。

簡:Google也不知道自己會什麼,要有人問了才知道(大笑)。

王:因此,在AI時代,儘管資訊傳播很迅速,透過社群媒體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想法,但人接下來必須培養「學習去問」的能力,問自己:「我的看法為何和這麼多人不同?」問別人:「為何你的看法如此?」

詢問、傾聽、體諒、同理、回饋、協調、妥協的能力,是機器尚未發展出來的,是AI時代下我們可以發揮的價值,是我們應著重也更需要的能力。

簡:我很喜歡文華所提的「學問」兩字──學著去問。現在擁有的學問在網路世界中實在太小了,若學著去問,任何需要的學問都可以獲得。

在過去,總是有些簡單、重複的工作需要被完成,所以再平凡的人還是能有一席生存之地;現在這些工作都交給科技,取代人力。可以這麼說:「平凡」或「平庸」會成為個人的危機嗎?

王:從事很平凡的工作就容易被取代,所以在機器人大舉入侵之際能維持優勢,就要發展個人特色,甚至要把「人」字括起來,發展個「人」特色,個「人」特色是沒辦法模擬的。

簡:我們總是想像未來只有社會中最聰明的一群菁英可存活,其實不完全是;每個人會隨新環境改變,但這種改變不一定只屬於最優秀的人,大多數人都還是有機會。

王:這個觀點很棒,這個時代應重新定義「優秀」。以前被視為優秀的價值,例如很會讀書或考試,現在已經不值錢,面對各種資料,機器分析得更好;所以,在教育或管理也要重新定義何謂「優秀」,應該用「特色」作為「平庸」的相反詞。

年輕人總是抱怨機會不夠,現在則有另一種更悲觀的聲音出現:工作已經很難找了,還要跟機器人競爭。真是如此嗎?或是藉由這波科技潮可以扭轉現況?

王:我比較代表「非理工人」,我想傳達:你不是學理工的,但仍有很多機會。「時代已經這麼辛苦了,還要跟機器人競爭」這個想法要改變,跟機器人競爭,代表你已經先輸給它了。

應該想著要「駕馭機器人」,讓機器人為你服務、完成夢想。

更多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