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閔聲、楊竣傑 圖片來源:王建棟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熟慮的問題。當功能日漸強大的AI被廣泛應用在生活各個角落,許多人不禁開始擔心,原本專屬於人類的工作,未來是否將逐漸被機器取代。不可否認的是,AI與自動化生產正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職場革命,但這場革命,並非人類與機器的對決,更像是適者生存的淘汰賽,而最終勝出的,將是最能適應科技、善用工具的那群人。
誰最容易被取代?
有明確SOP、重複性高,當心了
當下所謂的AI,是將人類擁有的能力,透過程式符號重現在電腦上。目前存在的AI,多數是針對某個特定問題,例如擊敗世界棋王的AlphaGo,就是專門演算分析圍棋這項賽局的人工智慧。
AI可能指涉各種不同功能,例如像辨識、自然語言、深度學習、資料探勘、專家系統等領域。不同的應用形式,可能整合不同AI技術。例如,取代客服人員的聊天機器人,是應用自然語言辨識客戶表達的內容,再連回雲端資料庫,找出適合解答。近期熱門的自動駕駛,更涵蓋電腦視覺、決策系統等多項複雜科技。
由於過去幾年AI發展速度太快、範圍太廣,即便是最頂尖的電腦科學專家,也不一定能深入了解所有科技。一般人與其執著於技術,倒不如從兩個與切身相關的簡單問題出發:AI最容易取代什麼?最適合應用在什麼地方?
「設計得出明確SOP(標準作業流程)的工作,是最有可能被機器與AI所取代的工作,」心元資本創始執行合夥人鄭博仁分析,製造業生產線上的作業員,已經因為自動化生產有過一波重整,自動化技術搭配AI後,更將取代另一部分人力。例如具視覺辨識能力的機器人,看見零件即將用完就能自動補貨,不需要原本專門補貨上架的勞工費力。
另一個例子是,收銀員算帳從原始的手工計算,進展到將商品金額逐一鍵入收銀機,到現在感應商品條碼就同步匯入金額,精確度持續提升。不久後,這類重複性工作,大概也將被不會失誤的AI取代。亞馬遜(Amazon)與阿里巴巴先後在美國西雅圖與中國杭州開設無人商店,就是最明顯的證據。
製造業與服務業首當其衝,坐辦公室的「白領階級」也不能掉以輕心。
能理解語言、辨識面孔的機器人Sophia,4月登上全美聯播的脫口秀節目,不但與主持人聊天、玩猜拳,還會講笑話。雖然是機器人,Sophia卻能做出許多生動表情,像是眨眼及微笑,蔚為一時話題。
(圖片取自:《吉米法倫今夜秀》YouTube影片 )
台灣矽谷創業家協會理事長趙仕隆指出:「重複性高的工作,或需要瀏覽大量資訊,再從中歸納邏輯、做出決策的職務,機器大概都會做得比人好。因為機器的演算速度比人快,而且不會漏掉任何一件事、不會被情緒所影響、更不需要睡覺休息。」例如,一家律師事務所想分析過去20年,有關專利權訴訟案的法院判決,只要輸入明確條件,電腦一定能比任何法務助理更快找到資料,並歸納出精確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