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竣傑、鄭閔聲 圖片來源:廖祐瑲

6年前,《Cheers》雜誌首度邀請作家王文華與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同台,對談何謂「跨領域」學習。6年來,世界產生巨變,當人工智慧擊敗世界棋王,無人服務紛紛上路,大家心中共同的疑惑是:「我的工作會被機器人搶走嗎?」

6年後,簡立峰仍站在科技趨勢的浪頭,王文華則不斷透過「夢想學校」和「創新拿鐵」傳授各種創新與創業案例。當「理科代表」簡立峰對上「文科代表」王文華,兩人如何解讀AI浪潮襲來?

上次兩位對談距離現在已經6年,世界變化超乎所有人想像,兩位在各自的位置上看到什麼?

王文華(以下簡稱王):我前幾天在中國大陸參加了一個行銷論壇,廣告主、代理商都非常焦慮,因為他們過去的價值是幫客戶買廣告、策略規劃,但現在透過機器自動化購買,可以更精準地創造價值。

簡立峰(以下簡稱簡):這6年,可能是科技變化最快的6年。

我感受最強烈的衝擊,是我在Google看到、經驗到的事,以前還需要等一段時間才會在生活中出現,但現在幾乎是同步。從科技界角度看,幾乎所有人都無法預測未來,這6年來,我知道的事情幾乎都沒有祕密了,昨天知道的事,今天都發生了。

過去是所謂的「中間財」時代,但電子商務出現後,中間財不見了,生產者與消費者直接對話;在知識上,中間知識也逐漸消失,以往知識的轉介者是老師,但現在更多學生直接上網看,不必問老師了。

王:從工作領域而言,想憑藉中間財吃飯的人,工作就消失了。例如,從前當祕書,靠著翻譯英文文件給老闆就可以領薪水,但現在Google可能翻譯得比人更好,賺中間財的人就會陷入危機。

怎麼定義哪些工作賺的是「中間財」?如何檢視自己的職務有沒有被取代的危機?

王:大部分公司內的工作都包括在這7個環節中:蒐集資訊、整理資訊、分析資訊、詮釋資訊、思考、決策、執行。過去這些環節中的每個人都有飯吃,但顯然現在靠蒐集、整理、分析中間財的工作都沒了,甚至連最後執行者,也岌岌可危。不過,負責救火的消防員可能就不會被取代(笑)。

簡:靠機器人救火有可能發生喔。

王:前三種(蒐集資訊、整理資訊、分析資訊)與最後一種工作(執行)都是中間財,剩下的是得到資訊後詮釋、思考、決定較佳的做法,這是人尚未輸給機器的地方。

簡:沒錯,在資訊流的過程中,蒐集與整理的角色會因為機器量大、速度快、成本低而愈來愈少,但詮釋、歸納的價值愈來愈高。現在的焦點落在人類的工作被替代,但大家可以用另一個角度思考:有什麼新方向是以前沒有的。

機器比以前更聰明,所以我們擔心被機器替代,但其實機器也會因此創造更多原本沒有的角色,這應該是年輕人尋找的方向。

王:雖然機器搶走工作,但賦予人類更深的責任與可能。以前靠人做不到的事,現在人被寄予更深的責任,因為用機器做了一大半,人反而有能力把其他部分做得更深入。

更多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