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疫情,2020年應該是充滿前瞻性的一年:除了東京奧運之外,5G紀元來臨、東京奧運,還有衝擊台灣金融業的純網銀元年。
所謂純網銀,意思是「不設立實體分行,完全透過網路提供客戶服務的銀行。」在2019年7月,金管會一次通過三張「純網銀」證照,當時參與競標的樂天、Line與被稱為「國家隊」的將來銀行同額當選。估計在2020年下半年,就會向一般民眾推出金融服務。
換句話說,傳統以臨櫃服務為主、數位服務為輔的銀行服務,在這三家銀行將完全翻轉;從行銷、獲客、產品到溝通
而且可以想見,當1995年後出生的數位原生世代逐漸成為主要消費者,這也將成為金融業的新常態。
對於像梅驊這樣橫跨電商與金融的π型人才,可說是數位金融萌芽階段最需要的人才。他在永豐銀行擔任電子金融處處長期間,推出第三方支付「豐掌櫃」,雖然是標準的金融服務,卻是要藉由科技工具,解決電商平台、店家與消費者的使用體驗痛點。
這種解決跨領域問題的能力,正是純網銀要推動台灣金融產業板塊位移的必要條件。例如將來銀行背後股東,除了金融業外還有中華電信、全聯,不只是位居電信與零售兩大龍頭,更有大量用戶資料,成為將來銀行開發產品提供養分,更深入民生體驗。
至於將來銀行會帶給民眾什麼亮點服務?梅驊2019年在記者會上透露,一部分是主動提供週轉金,初期鎖定股東中華電信、全聯的股東與員工。
舉例來說,可以透過全聯員工打卡系統瞭解其工作狀況,顯示目前符合的週轉金額度,當員工有需求即可提出申請。第二種則是智慧生活小助手,搭配理財行事曆,主動提醒周期性繳費等等。
也就是說,未來將來銀行的服務設計,不再只是從技術或是設計出發,更會是從資料出發。而這也是為何將來銀行近期不斷招募像梅驊這樣,兼具科技與金融經驗的跨領域人才。
今年疫情壟罩全球,不論製造、服務、零售都發生歷史級劇變。對於剛啟航的純網銀而言,原本預計第二季就能推出服務,目前都要延到第三季之後。
雖然始料未及,但對於純網銀而言,恐怕只是踏上航程,迎接金融巨浪的震撼教育而已。如何突圍又兼顧安全,不只需要梅驊的經驗與創造力,更是考驗他在未知領域裡率領團隊的領導力。
網路電商、行動支付崛起,線下帶動線上的消費趨勢,企業該如何發展策略布局,搶攻未來市場? arrow_for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