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vation

藝術是碰撞出更多火花,「豪華朗機工」林昆穎:混種才有創新

豪華朗機工林昆穎
林昆穎今年40歲,是「豪華朗機工」創辦人之一,以跨界、混種的概念為創作主軸,利用音樂、視覺、裝置、文本共陳手法,作品變化萬千。
斜槓人才當道,個人該如何長出專業,卻力不可取代性?企業如何精準掌握人才特質,開發潛能? arrow_forward

「在我眼中的每樣事物都是旋律,差異性在於是獨奏還是合奏。」1980年出生於花蓮的林昆穎,自7、8歲起,陸續學了鋼琴、長笛、銅管,花蓮中學時期,就開始編寫協奏曲。

藝術涵養深厚的林昆穎,大學時,由輔仁大學哲學系轉入應用美術系空間設計組、輔修音樂系,最終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碩士。他把音樂、影像等多媒體融合為新媒體創作,曾受邀至蘇格蘭格蘭菲迪酒廠駐村創作,也曾多次舉辦個展;28歲時以作品〈海的百篇+養海〉獲得台北美術獎首獎;2019年,以豪華朗機工獲得《第十屆總統文化獎》青年創意獎。

2010年,他和陳志建、張耿豪、張耿華三位藝術家共組「豪華朗機工」,強調多媒材創作,讓電影、舞蹈、建築、流行音樂等跨界結合,因負責製作台北世大運開幕式亮眼的聖火台而知名度大開。

林昆穎在開幕式中擔任科技藝術導演,特別擅長處理時間與表演的情緒,同時也肩負開幕式的導演工作,統整超過2,500名的各界表演者共同演出,大獲好評。

「豪華朗機工」至今10年有成,曾受邀至紐約、日本、韓國等國辦展,也曾與知名音樂人陳珊妮跨界合作,從世大運、花博,到台南藝術節開幕演出,不斷思索如何展現城市與活動本身的能量。

在林昆穎和團隊的構思下,2018年的台中花博,他們打造了世界最大的機械花,由694朵機械花組成如繡球花般的大型藝術裝置,結合島嶼天光、電子燈光、音樂節奏;在台南藝術節,透過府城飲食文化為基底,從食材、吃飯的形式,連結到土地與情感,創作了《府城流水席》,上演混搭歌仔戲、古典音樂、傳統說書、當代舞蹈、電音DJ派對的秀。

一直以來,豪華朗機工四個80年代的創辦人各懷專業,透過合作、跨界、跨業,創造出混種驚艷的作品,甚至把企業界也拉進來共創。營運上採行四個運作模式,包括公共藝術邀約或委託創作、畫廊合作(針對收藏家市場)、活動計畫以及舉辦個展。

2020年,他們的作品包括台灣燈會后里園區地主燈、台灣文博會主題策展。接下來在台中勤美、北部流行音樂中心等地也有科技藝術計畫。

林昆穎和夥伴率領豪華朗機工的目標,致力於讓商業與藝術並重,企圖打造一個教育平台,培育更多未來跨域藝術人才。

斜槓人才當道,個人該如何長出專業,卻力不可取代性?企業如何精準掌握人才特質,開發潛能? arrow_for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