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由元智大學提供

大學必須成為創新知識與發展新技術的場域,畢業生才能具備行動力與就業力,成為無可取代的人才。元智大學洞察產業發展與人才需求,以前瞻性教育策略造就學子的職場競爭力。

元智大學的人才培育策略向來是辦學的一大亮點,落實各系跨域合作、教學創新、產業深耕等多項作為,在在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學習興趣,因而能在各產業中引領風騷。

數位跨域課程 落實『新雙語』教育策略

隨著數位時代來臨,全球產業已快速朝跨世代、跨境、跨領域、虛實整合等趨勢發展,校方緊扣時代需求,強化學生連結產業及運用新資訊科技的能力,自去年啟動數位跨域課程(Digit Plus),打造「新雙語」招牌,將英語和基礎程式語言列為每位學生的必修課程。這項為了培育學生具備了解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育策略,在今年度也獲得教育部肯定,以「獎勵大學教學創新試辦計畫」經費補助元智執行。

元智大學校長吳志揚表示,拜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數據分析等資訊技術之賜,大數據和物聯網正引領著未來的潮流。各行各業與這些技術結合,即能發揮創新應用,例如:金融科技(FinTech)、電腦理專,便是財經加上人工智慧的大數據產物;傳統工科加上資訊新技術,便能創造出許多物聯網、工業4.0應用;人文社會學科加上資訊,便成為社群媒體、輿情大數據分析…。

元智將資訊教育列為通才教育,各學院都有跨系、跨院的跨域課程,透過學制創新(如以主修取代學系),彈性課程設計,提供延後分流機會,讓學生盡情探索未來職涯性向。加上各學院都設立學士英語專班,打破系所藩籬,有利多元學習,提升學生宏觀視野。

從基礎到進階 重實作與創新

元智的數位跨域課程以教學創新、全球跨域、產業深耕、社會創新等四大方向展開。創新教學課程規劃有三種模組化課程,從入門到進階,再到互動式專題討論。並導入業師傳授業界實務經驗。

例如,資訊學院有一系列的實戰工作坊,如放肆玩互動設計、擴增實境介紹與應用程式開發範例等;而結合管理學院的財會知識與資訊學院的科技發展的「FinTech金融科技學程」,是為了培養兼具資訊與金融之跨領域專業人才;至於人文社會學院則推動「數位文創學位學程」,以豐富的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知識為基礎,透過數位科技工具的訓練,強化創新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資源挹注的「頑皮塘101數位文創製造夢工廠」,以桃園的埤塘地景為主視覺,又融入社區意象,這便是運用新觀念與科技、共同參與、學生主體、多元適性、永續創新等原則所推動的數位文創課程。

元智智庫計畫 產學共榮更上層樓

近年來元智在降低產學落差上有許多創新做法,今年更與母(遠東)集團共同推動「元智智庫計畫」。該計畫由駐點諮詢起步,駐點教授分享相關產業新知與經營情報資訊,提供即時、便利的諮詢服務。企業若需進階服務,可透過駐點諮詢教授與校方遠東R&D中心媒合,以產學合作模式,利用技術轉移與專利授權等方法,提升產業技術與產品效能。集團企業也可聘請教授為專業顧問,持續為企業提供創新思維,增加研發能力,厚植企業競爭力。

「元智智庫計畫」所進行的企業調查回覆有85件專案,已全數成功媒合,更有部分廠商已著手進行第二次媒合及合作,更深入進行技術交流與互動。吳校長並且透露,目前正在打造「元智智庫專區」,由元智設立類似人力銀行的合作介面,廠商可於平台上提出需求;教授則可自行撰寫簡介,供廠商了解其專業領域,讓雙方透過此網路交流平台,開發更多合作機會。

軟硬實力兼具的全方位就業人才

不可否認地,未來職場趨勢與資訊科技息息相關,因此,吳志揚校長認為,擁有各科系「領域知識」並結合「資訊」專長的學生才能把物聯網與大數據發揮的淋漓盡致,也就是說,在AI人工智慧世代中將被更加凸顯,具備程式設計等資訊基礎的各領域專業人才,未來將在職場上脫穎而出。

吳校長認為成為AI世代中不敗人才的三大關鍵在於:跨文化溝通能力、跨領域學習能力與創造力。工作者都要具備溝通、傾聽、同理心等「人格魅力」,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並且懂得結合AI人工智慧及機器人所帶來的便利,透過人機協作來創造更高的產值,才是企業此刻及未來都不可或缺的頂尖人才,而元智提供的教育也建立在此根基之上。

以英語的全球流通力(Global Mobility),加上程式設計的未來性,培育學生成為具備全球流通能力的未來職場人才─這是每位元智人終身受用的禮物。

更多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