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雜誌《富比士》每年皆從亞洲評選30名在科技、金融、藝術等領域表現傑出的30歲以下傑出青年。台灣今年共有5人獲選,張倚奇就是其中一人。
推開「哿哿設計」工作室的玻璃門,映入眼簾的是各式大小桌遊,數坪大的空間,宛如隱藏的遊戲王國,讓人興起玩心。而打造此處的幕後推手,是對桌遊有著無限熱情的張倚奇。
「這好可愛!」採訪還沒開始,張倚奇一看到記者的筆記本,便兩眼發亮地驚呼,而引起她興趣的,並不是特殊的圖案,竟然是筆記本的紙質。
原來,身為桌遊設計師的她,平時就對各式材料、紙質格外敏銳。
在桌遊尚未風行的年代,張倚奇因為父母從事桌遊代理工作,從小就對各式卡牌、益智玩具不陌生,無形中,她愛上桌遊,甚至有了想要自己設計的念頭。因此,大學畢業後,她便踏入擁有150年歷史、有藝術殿堂之稱的英國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並曾任倫敦3D列印服務業者iMakr的3D列印顧問。
2015年,她決定返台、並在2016年創辦「哿哿設計」公司,迄今已設計多款桌遊,而張倚奇的代表作《咕啾咕啾》,更在日本、香港、馬來西亞、英美、加拿大、紐澳等多國發行。事實上,《咕啾咕啾》是張倚奇與姐姐聯手打造的桌遊,該款遊戲在今年獲得《富比士》評審青睞,一夕間,她成為鎂光燈下的熱門人物。然而,在實踐理想的路途中,她卻走得跌跌撞撞。
亦師亦友的「玩伴」,改變她的一生
給人樂於學習、敢於創新形象的張倚奇,其實小時候曾經一度抗拒學習,讓家人傷透腦筋。「我舅舅常說我任性,懶得學習,」回想往事,張倚奇笑說,為了激發她的學習興趣,家人使出渾身解數,歷經無數嘗試後才發現,最吸引她的竟然是桌遊。
張倚奇從小就不愛制式的教條背誦,桌遊讓她「玩」出學習興趣。「從玩中學」,不但開啟她的學習視野,也讓她的生活充滿樂趣,深深地影響了她後來投入桌遊研發。
然而,就在她滿心期待學成歸國,準備接手父母公司的桌遊事業時,卻意外地被潑了把冷水。
當他人費盡唇舌,盼著子女回來承接家業時,張倚奇的父母卻是使勁地攔阻女兒,「我們家剛好相反過來,」她笑著說,「父母希望我到社會上磨練,找個好工作,我卻是看著桌遊就很高興,堅持要回來做轉型,」 儘管勸退聲浪不斷,她仍堅持當個「桌遊業二代」。
而比起單純做代理商,張倚奇更想做的,是徹底挖掘桌遊的價值,創作出前所未有的遊戲。因為對她來說,桌遊不僅是一項娛樂活動,更是她生命的嚮導。她希望玩家能從玩樂過程中獲得啟發,或透過遊戲獲取新知、深入了解社會議題。
「做自己的東西,更能直接傳遞我想對社會說的話,」張倚奇說。夢想很遠大,但實際執行卻很困難。周邊不曾停止的質疑聲浪不斷蔓延:「這又不賺錢,為什麼要做?」、「事情這麼做,一定不會成功,」讓她一度身陷挫折。
一位客戶找上張倚奇的父母,希望洽談製作台灣版桌遊《現代藝術》的版權。母親靈機一動,主動推薦張倚奇擔任遊戲負責人。即使是沒嘗試過的做法,她仍決定奮力一搏,「抱著分享桌遊給別人的想法,沒考慮太多,去做就對了!」。
把握每次機會,打破框架堅持到底
歷時9個月,張倚奇憑著自身對藝術的了解,終於打造出陳澄波版本的《現代藝術》桌遊。為了讓這款桌遊被更多人看見,她沒多想便拿起電話,主動打給台北市立美術館。「你好,我們有一款遊戲,是陳澄波老師的畫作…,」未料,對方竟然非常感興趣,甚至洽談到一半,還拿出館藏、本土畫家郭雪湖繪製的畫作《南街殷賑》詢問張倚奇,有沒有可能也將這幅畫製成桌遊。
一次次的成交,讓張倚奇終於實現自創桌遊的夢想,交出的成績單,甚至比父母的預期還好,不但成功讓藝術與桌遊結合,也讓桌遊在設計、價值意義上都有所突破。
事實上,設計一款桌遊,從配件設計、盒子外觀,每個微小細節都在考驗創作者的思考和判斷能力。而桌遊外盒通常會放上遊戲資訊,例如玩家人數、出品公司…等,但張倚奇認為「規矩,不該成為想像力的束縛」,因此她大膽地將陳澄波的畫作放在外盒上,堅持完整呈現畫作的原貌,「沒有人這樣做過,但我覺得這是正確的事,」她說。
這種突破既有框架的做法,在張倚奇製作《咕啾咕啾》這款桌遊時,也曾發生。
張倚奇說,為了更好放牌,她堅持把卡牌從方形改為圓形,並且將外盒包裝貼合卡牌形狀,設計成小巧、精美的柱狀體。如此一來,雖然製作成本提高,但卻能跳脫桌遊的既定規格。只是,她的這番「離經叛道」,一度讓父母擔心無法與市場接軌。
「當初的定調,就是有點小藝術品的感覺,我覺得材料都用下去了,就該用在對的地方,」她語氣堅定地說,「所以我不理我爸媽,直接做,因為我覺得這是對的。」
因為張倚奇的堅持,《咕啾咕啾》的獨特外型,吸引了曾獲300個獎項的美國桌遊代理商Gamewright目光,更為了它首次代理亞洲桌遊。如今,在擁有數百間據點的全美最大連鎖書店「Barnes & Noble(巴諾書店)」,也能看見《咕啾咕啾》的身影,這也成為《富比士》看見她的契機。
「任性」活出自我,玩出意義及價值
憶起獲獎的那一刻,張倚奇仍不敢置信。因為堅持走「任性路線」,希望透過桌遊「翻玩」社會的願景,才終於被聽見。
語畢,她的眼神望向《咕啾咕啾》的圓形盒子,彷彿在說:她用熱情賦予這幾隻水果小怪物生命,而它們,也豐富了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