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闖國際職場 - Cheers快樂工作人

勇闖國際職場

當其他國家頻頻招手,環境又充滿異國情調;當換跑道的頻率變高,反正都要找工作,到哪裡都一樣;當媒合平台增加,到海外就業就像在國內一樣稀鬆平常;疆界消失中,新一波國際潮報到,百年一遇的機會正來臨。 人生總要闖盪一次,做好準備,拿起行囊,下一個站上國際舞台的就是你!

又到了求職、換跑道的旺季,在台灣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很難嗎?在今年,整個職場人才版圖已經悄悄地掀起天翻地覆的變化。北從日本,南至東協,西起中國,東到北美,知名國際企業一波波高調來台招聘人才,其中更不乏政府單位跨海廣徵公部門約聘人員。有別於過去海外工作的高門檻限制,這波募才已經不再硬性要求應試者能說當地語言,因為他們看上的,是台灣年輕人的良好態度和優質專業。

在網路上,各種旅外同學會、同好會、同鄉會網站與社團,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他們積極放送教戰策略,藉此編織綿密人際網絡,口耳相傳各種求才資訊。備受歡迎的日本職涯情報平台“WORKLIFE IN JAPAN”、Facebook旅泰社團「曼谷大水」等,都是指標性的例子

跨國企業來台「搶人」有多熱烈?從今年春天起,北中南各大飯店宴會廳和國際會議中心,週週都可見到跨國募才活動的盛況,規模大者,有上看2,000人以上的廣泛海選,小則也有100多人的菁英式幹部選拔。

外國徵才大軍,直接開入全台要地

走進現場,比起一般本地就業博覽會,這裡多了一股躍躍欲試的浪漫氣氛,應試者大多抱持「多參觀、多比較,有機會就闖一闖」的心情。募才活動時間表已一路排到秋季,預計將在年底達到高潮。

往北看,代表國家是日本。2年前,零售服務業龍頭優衣庫(UNIQLO)、連鎖眼鏡品牌JINS趁著來台展店之際,大舉招募員工到日本總部上班,引起轟動;今年4月起,日本政府再修改移民法規,放寬居留限制,只要是高等人才在日本工作1年以上,累積到一定分數,即可取得永久居留權。當向來人才政策態度保守的政府宣告敞開大門,日本企業當然隨之如浪湧至,服務業和科技業是募才兩大主力。

向南望,東協十國經濟發展蓬勃,需才孔急,除了台商不斷前進,帶動新工作機會轉移,以新加坡為代表的各國,更是對台招手沒停過。2017年最震撼的消息,是新加坡官方開出「月薪6萬元包吃住,還有獎金」、「夢想啟航,開啟人生無限可能」等誘因,來台灣招商尋找約聘替代警察「輔警」,工作地點就在國際轉運樞紐樟宜機場。

往西看,中國服務業、科技業、文創業對台灣工作人的呼喚從未停過,電子商務更是許多人躍躍欲試的重點產業。現在,台灣的幼教、航空、科技創業人才,成為新一波網羅重點。

向東望,美國東岸的金融業和西岸的Facebook、Apple、Walmart等科技和零售巨擘,廣納百川,是台灣IT人才就職、創業的夢寐以求之地,已有許多人登陸成功,經驗可以複製。

在求職管道多元化、媒合機構專業化、網路去疆界化等因素推波助瀾下,出國工作的難度正快速降低。國外來的徵才拉力、工作者內在嚮往異國體驗的推力,更讓愈來愈多人心動:「到海外闖一闖,既然nothing to lose,為什麼不試試看?」有了國際歷練,即使未來再回台灣找工作,不管談職位、論薪資,只要反映在實力上,多半可以為履歷加分,怎麼看都很划算。

不過縱使機會當前,回到個人身上仍須謀定後動,才能在全球競爭中站上浪頭。到底必須掌握哪些最新趨勢,勇闖國際職場才能滿載而歸?《Cheers》雜誌特別採訪了藝珂(Adecco)、保聖那(PASONA)、萬寶華(ManpowerGroup)等3大權威國際人才仲介機構負責人,歸納出5個正被快速形塑、必須培養的跨國工作新思維。

New Thinking 1:媒合平台增加,海外就職將像轉職一樣平常

藝珂人事顧問總經理陳玉芬開宗明義就點醒過去對「出國工作」的刻板盲點。她指出,老一輩習慣將年輕人分為兩種,一群是少數菁英組,比如名校畢業生,出國工作是生涯的必然;另一群則是多數平凡組,怕改變,競爭力差,只能留在台灣打拼,因此,必須鼓勵他們「勇敢、進取」。

「這種偏狹的看法已經過時了,」陳玉芬說。現在35歲以下的這一代,小學開始學英文,大學畢業後相揪出國打工度假,早早已習慣搭著廉價航空到處跑,冒險精神十足。

趁年輕出國闖蕩1~2年稀鬆平常,即使跌跤、失落,也是生命的體驗。「能否出國工作,不再是難不難、願不願意、勇不勇敢的問題,而是到底有多會善用媒合管道,讓出國變得更容易,」陳玉芬指出。

基於這個前提,再回頭看新一波國際企業計畫性地來台「圈人」,就毫不意外。因為求才若渴的國家,自然會主動登門,搭建起一道道通往國外就職的橋梁。一般來說,目前跨國企業最常使用的管道有4種:

1.委託專業人才仲介機構舉辦招募會,說明工作內容和進行初步篩選,並同步對媒體釋放消息,順便做企業形象公關,一兼二顧。

2.長期在人力銀行開闢的「東協」、「北亞」、「中國」等專區刊登廣告,蒐集履歷表,一旦出現合適的人選,便直接越洋視訊面試。

3.登台設立分公司擴展台灣市場的同時,也把駐台辦公室當作自有攬才基地。只要找到合適、有意願的人才,稍做教育訓練後,就直接派駐其他地區或進入總部工作。

4.充分利用「學長姊」資源,在網路校友會、LinkedIn等平台上釋放訊息,口耳相傳的威力讓媒合率提高,更容易找到適合人才。

「媒合平台這麼多,疆界已被剷平,工作人要做的只是抱持一顆平常心,在求職時多參觀比較,有適合活動就去聽聽看,總會有好處,」陳玉芬建議,在台灣產業環境欠佳的情況之下,若是國外提供的薪資、福利都不錯,不必畫地自限,不妨大膽試試看。

New Thinking 2:語言未必是門檻,可到當地邊工作邊學

「菜英文」是許多台灣工作者胸口的痛,總覺得必須說得一口流利英語才走得出去,更遑論要到日本、泰國、印尼等語言完全不通的地方。

然而,語言緊箍咒正逐步被打破。保聖那管理顧問總經理許書揚指出,在需才孔急的態勢下,目前愈來愈多日本企業徵才時,已不設定日文門檻,只要具備基本英語溝通能力即可。「因為語言好壞,有時只是環境和自信心的問題,既然工作技能可以『做中學』,語言當然也可因應職務需求,一邊工作,一邊進修,」許書揚指出。

確實,不少高調來台募才的企業洞悉台灣人這道語言「心牆」,紛紛主打「語言不是問題」的口號。近兩年大動作來台舉辦大型招募活動的泰國酷鳥航空(NokScoot)就是一例。不會講泰文根本沒關係,台語流利、能展現台灣人熱情與好客精神者,反而是加分關鍵。

「就像許多年輕人喜歡到紐西蘭、澳洲、日本等地邊學語言、邊打工度假一樣,只要是嚮往的國家,語言再難,都可以因為好奇心而在生活中自然學會,」許書揚說,只要有熱情、職能有吸引力,語言多半可假以時日克服。

New Thinking 3:中國電商、大數據正熱,成為階段性選項

「基於語言相同、風俗與飲食相近、台資企業眾多等因素,中國一向是台灣人海外工作的首選地。

但也因中國經驗常被視為「次等級海外經驗」或「不等同於海外經驗」,除非職位夠高,否則日後頂多也只能在兩岸三地間轉換工作。影響所及,過去10年間,西進工作潮曾一度趨緩。

然而局勢瞬息萬變,萬寶華總經理吳璧昇分析,在電商、大數據、科技製造業等領域,愈來愈多中國企業躋身世界前茅,例如電商龍頭阿里巴巴,只要是在旗下淘寶、天貓、支付寶等子集團企業擔任要職,不只外派機會多,也是全球電商業界爭相搶聘的人才。

「到大陸工作,必須弄清楚自己是把這裡當做體驗地、長居地或跳板地,隨時保持高度自覺,精進職能和留意國際動態,」許書揚說。如果只為了薪資,到中國從事藍領、灰領等容易被取代的工作,最後結果將不分任何地點都一樣,「工作」本身就會自動消失和被機器人取代。

New Thinking 4:前進「新外商」,一窺內部全球職缺

過往來台設立據點的歐美外商,不少隨中國市場興起而縮編或移轉,即使已任職多年的台灣員工,想申請外派都還得經過層層關卡,難度不低。但近幾年有一批以新創產業為主的「新外商」抵台,因為新,企業從創辦人到全部員工的平均年資、年齡也都偏低,重視創意和活力,組織體系扁平,反而是年輕人的新機會。

吳璧昇分析,電商、網路平台、軟體資訊整合是這群「新外商」的主要業態。旅館訂房平台Booking.com、網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通訊軟體LINE等企業,都屬於這一類。

雖然比起上一代外商的優渥待遇和福利,「新外商」的薪資大多比照台灣本地水平,但員工出國、出差機會絕對更多,工時更有彈性,更推崇遠距工作的新模式。

進入這樣的企業後,等於是透過網路和全球不同國籍的夥伴零距離、零時差共事,升遷和外派機遇都較高。只要先在台灣熟悉「國際Team」的運作模式,累積實績與經驗,沒幾年就可能轉戰海外。

New Thinking 5:返台後,受布局「亞洲盃」、「世界盃」企業重視

過去,成為國際工作人的一大挑戰,往往不是在海外沒有發展空間,而是台灣無法提供相對應的職缺和薪資,導致之後「回不來」。

然而,現實正在點滴改變。根據2017年萬寶華的最新調查顯示,求職者如有相關正職海外工作經驗,67%的台灣雇主表示會提高錄取機會,39%會提高錄取薪資。其中,有近8成金融業給予擁有海外經驗求職者正面評價,是所有行業別中最高者。這和台灣企業近年來積極布局「亞洲盃」、「世界盃」的趨勢不謀而合。

換言之,「出國去」不必非得是「一去不回頭」的千斤重抉擇,作為階段性安排或策略性履歷補強,對職涯規畫的彈性和靈活度都可以更高。甚至也可視為是個人能力、視野升級的跳板。

找不到好工作的唯一原因:沒有努力找

當愈來愈多人把眼光放向更廣闊的國際舞台,當全球企業都在積極向台灣年輕人招手,出國工作再也不難。

陳玉芬就指出,找工作的心訣到處都一樣:「努力找!聰明找!」依她多年的人力仲介經驗來看,找不到好工作的原因也只有一種:「沒有努力找!」

「夢幻工作很難一步到位,因為內心期待總是會高出職場現實,但當中落差,就是工作者必須努力達標的空間,」她說。

設定明確目標,隨時依照不同公司的屬性,修改自己的履歷表,一次未中,那就再試一次。如此反覆練習,總會掌握到訣竅。「再怎麼夢幻的大公司,都會有人才招募窗口,主動聯繫,就多一次機會,」陳玉芬指出。

台灣人才通往國際的黃金10年已經來臨,不搭上這班列車,其他外語流利、人才學經歷俱佳的新興亞洲國家像是越南、印尼等工作者隨時就要加入。

所以,不要再遲疑了,全世界都是讓你發光發熱的地方!

精選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