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hoto by Green Chameleon on Unsplash
當企業招募人才的觸角不再受國界與地理空間局限,一份能登上國際舞台、展現個人價值的履歷,自然成為征戰海外的必備工具。儘管不同國家、不同產業的企業,聘用文化也許仍有差異,但一份有效且吸睛的英文履歷,本質上仍有許多共通之處。 Japan,日本政府向國外推銷日本文化的宣傳與政策)、卡哇伊、動漫的元素放進去。它不是單點的講我有什麼產品,而是一個 total package(全套裝),看起來就會讓你覺得很有吸引力。當然,其他很多國家館,也都很有特色。
2大常見地雷:篇幅、錯字
「不出錯」,是履歷最基本的要求。博克這位曾替Google在全球挑選人才的企業家認為,履歷表最常見的5大錯誤分別是「篇幅太長」、「寫錯字」、「不按既定格式製作」、「說謊」、「洩漏保密資訊」。
任職於矽谷科技公司的台灣部落客Brian Hsu,則綜合自身經驗及和人資同事討論的心得分析,「篇幅」及「錯字」是一般求職者最容易忽略的兩項地雷。
Brian Hsu指出,應徵美商工作時,履歷表有固定格式,且以一頁為限;篇幅過長的履歷會被認為「抓不出經歷重點」,直接遭到排除;至於拼字與文法錯誤更是大忌,他曾聽一位人資主管說過:「如果連推薦自己的履歷都會寫錯,要怎麼相信你真的想要這份工作?」因此,他建議,應徵海外工作的台灣人,送出履歷前,務必先請專業人士或英語母語者幫忙檢查,以免因為一個失誤,錯過大好機會。
當履歷通過第一關考驗,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自我行銷。博克認為,履歷表最重要的功能,是展現求職者的成就(accomplishment);而他提出讓個人經歷脫穎而出的必勝方程式,是「提供比較基準、以具體數字描述成就、說明實現成就的方法。」(Accomplished [X] as measured by [Y] by doing [Z])。
他舉例,一個大學畢業生的履歷如果寫:「某年管理3萬美元學生聯誼會預算,並用閒置的1萬美元投資高收益債券,年報酬率5%」,會比起單調的「曾管理學生聯誼會預算」,更明確也更吸引人。就算求職者僅有的工作經驗是超商收銀員,在履歷寫上「每天以100%的精準度,服務85名顧客」看起來就會更專業。
至於投遞無國界履歷的對象,除了鎖定企業的徵才訊息,以及藝珂(Adecco)、任仕達(Randstad)、萬寶華(ManpowerGroup)等大型國際人力顧問公司;還有 Indeed、Glassdoor等國際求職網站,求職者只要輸入地區與職稱,就能找到機會。求職管道自成一格的日本,也有RECRUIT、保聖那(PASONA)等人力仲介公司。
追蹤未來同事,提高能見度
專攻商業人脈的社群網站LinkedIn,已逐漸取代人力銀行,成為企業人資最常「尋寶」的所在;不少有意轉換跑道的白領工作者,也透過這個平台自我經營,等待機會降臨。
比起制式履歷表,LinkedIn上登錄的資料可以更多元,例如找人脈寫推薦文、不限篇幅地敘述個人豐功偉業與職場代表作。但公開的LinkedIn檔案與主動寄出的履歷成功與否,有個根本的共通點:是否被看見(stand out)。
既然企業經常在LinkedIn上尋寶,求職者最好讓自己的檔案在人資搜尋時,名列最前面幾項結果。只要掌握「明確的求職目標」、「讓企業找到你的關鍵字」、「關鍵技能與他人推薦」,就能有效增加能見度。
例如理想工作是「軟體工程師」,就在職業欄填上Software Engineer、在個人簡介寫上與職業有關的經歷、在技能部分找到軟體工程師的必備項目,確保自己出現在人資向檔案大海撒出的魚網內。
《富比士》雜誌(Forbes)進一步指出,求職者若想讓自己的LinkedIn檔案優先出現在企業的搜尋結果,可以大量瀏覽正在做你夢想職務的用戶檔案,追蹤這些「未來同業」有興趣的網站、學習他擁有的技能、加入他參加的社團。除此之外,求職者也可藉由定期搜尋自己有興趣的職缺說明,理解企業需要的人才條件,更新個人檔案,增加企業主動聯繫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