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hoto by Element5 Digital on Unsplash
就講離我們最近、大家最熟悉的日本好了。日本把他們的和食文化、傳統藝術、生活等,透過有系統的包裝與設計,巧妙地表現出來,甚至,也把「酷日本」(Cool Japan,日本政府向國外推銷日本文化的宣傳與政策)、卡哇伊、動漫的元素放進去。它不是單點的講我有什麼產品,而是一個 total package(全套裝),看起來就會讓你覺得很有吸引力。當然,其他很多國家館,也都很有特色。
米蘭世博沒有台灣館,所以不知道如果台灣參展的話,會呈現什麼風貌。不過,我很鼓勵大家多去參觀,就算不能出國,也可以到網路上去瀏覽,看看人家都在做什麼,培養你的國際觀。
很多企業、個人常把「國際觀」、「國際競爭力」掛在嘴邊,但是,到底什麼是國際觀?國際競爭力又是什麼?若我是年輕人,我需要有什麼樣的國際競爭力?這些講來都很抽象,抓不著邊際,甚至有人還有些誤解,以為外語講得好、經常出國去玩,就是有國際觀。
知己知彼,比語言能力更重要
其實,就我看來,所謂的國際競爭力可以分三個方面來說:
第一,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這是一句老話了。你想在國際上發光發熱,就一定要知道海外的對手都在做什麼。
所謂的國際觀,就是要懂那個國家,了解那個國家的文化。假設你想進軍伊斯蘭教國家,就要把當地的生活型態、需求搞得一清二楚,知道他們在做什麼,然後再去想你要怎麼做,才能跟人家匹配、融入當地,才有競爭力。
以我的經驗來說,我平常會看很多情報資訊,從中領悟先進國家發展的經緯,以及每個階段產業的變化轉移,這樣子做事情成功的機率就會比較高,而不是用猜的。
第二,語言能力很重要,但不是成功的絕對因素。
如果在語言上比人家厲害,可以流暢地和外國人溝通,當然會非常方便。例如,我跟日本人溝通沒有障礙,機會自然就比較多。
但是,語言只是基本工具,就算不懂語言,也是可以做生意啊。你看,外國人也不懂我們的語言,還不是打入我們的市場。我也看過有人英文講得非常好,但仔細去聽他講的內容,其實很貧乏,不知道在講什麼,那樣就沒什麼意義。培養自己的實力,了解對方的文化,往往比語言來得更加重要。
不懂就要借助外力,別自以為厲害
第三,從你的核心能力出發,再匯集別人的資源。
我常常講,如果我們自己不會,就要去找老師,而不是自己在那邊發明。新加坡、泰國的國際機場是怎麼蓋的?都是請國外的高手設計。他們自己人不是不會,但跟國際級大師比起來,還是有差。反過來說,我們什麼都要自己設計,覺得自己很厲害,但人家看了就是覺得不太一樣,那是細膩度、sense的問題。
此外,即使請到了國外高手,我們也喜歡去更動人家的設計,最後搞得四不像。
以前我常問底下的人,你們跟我說這是美國、日本專家設計的,但我怎麼看都覺得很像是台灣的設計。怎麼會這樣?原來,問題出在設計師設計出來後,我們的意見很多,這個不對、那個不對,硬要下指導棋,讓設計師照你的意思去更改,到最後就變成是台灣設計的了。
我們台灣人常常是「假懂」,自己不會,又自以為聰明。當然,這種狀況不能一概而論,但確實很多人是這樣。
去國外發展,不能兩手空空
台灣人常覺得跟人家一樣是不好的,我們要自己創造自己的東西。其實,這是不對的,創新並不是無中生有。我們有我們的強項,但也有不足之處,不足的地方就去找資源彌補,借重別人的長才,然後就要放心的相信專業。
不過,雖然講的是國際競爭力,並不代表每個人都要往海外發展。任何行業都有它的前途。例如,商業與服務業雖然感覺沒有很炫,但它們屬於內需產業,比任何行業都穩健,絕不會消失,即使待在台灣,也會很有前途。
如果你還是覺得待在國內沒有希望,必須去國外發展,那麼,記得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實力,只是兩手空空的就去了,不管到哪裡,都很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