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運動投資癮簡瑋德

Podcast「投資癮」創辦人簡瑋德

用3個帳戶有效管理財務,不再永遠追著錢跑

作者:張道宜 責任編輯:林哲緯 攝影:廖祐瑲 發稿日期:2020-11

今年6月上線,Podcast頻道「投資癮」不到半年就站上台灣商業類節目前5名,另外在Instagram上也累積1.4萬粉絲,備受新世代投資者歡迎。主持人簡瑋德建議追求FIRE的年輕工作者,追逐數字同時,規劃具體的人生目標,才不會陷入「無腦理財」的陷阱。

Podcast節目取為「投資癮」,創辦人簡瑋德(Wade)不諱言,正是因為他曾經也是個投資成癮的人。

「我做全職投資人時,吃飯跟睡覺之外的時間都在交易,」他回憶兩年前的生活,從早上8點日本股市、9點台灣股市、下午3點台灣指數期貨盤後交易與歐洲股市開盤、晚上9點半~10點則是美國股市開盤──這還沒算上幾乎24小時不休息的商品期貨市場。

會如此癡迷投資,簡瑋德不否認,除了對投資有極大熱情外,也是希望早點財富自由。但他發現,許多人在追求財富自由,不斷加速的過程中,目標終點線也跟著後退。努力追趕反而打亂呼吸,甚至試圖抄捷徑,改作風險更高的投資方式──投資癮正由此而生。

這正是簡瑋德自己的親身經歷,2019年,也是他轉戰全職投資人的第二年,當時因為自己身體過度疲累而不自知,不只罹患胃食道逆流,再加上過度自信的賭徒心態,他在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部位一口氣賠掉9成資產,忙碌一年幾乎做了白工。

「我覺得那是真正的貪婪,你看到數字在跳動的時候,會忘記所有其他的事情,」他坦言。

簡瑋德
3個帳戶理財法,打造「大到不能倒」的投資大樹

幸好從工作起就建立的「3個帳戶」理財法,幫助他控制局勢。

簡而言之,就是分別設定「長期投資」、「生活」與「緊急預備金」3種帳戶,彼此井水不犯河水,也不挖東牆補西牆。

特別是長期投資項目,他選擇的都是台灣各產業龍頭股,只買不賣,即便是「投資癮」高漲的階段,也沒有停過。因此就算雖然曾經在衍生性金融商品受挫,但因為堅守帳戶分流原則,長期投資與生活所需仍不受影響。

跌過一次跤後,簡瑋德改變了過去緊盯市場的投資心態,反而花更多時間與熱情在學習製作Podcast節目與社群經營上。過去風險較高、投機成分居多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一度占投資比例高達7成,如今下降到3成左右。就算全部賠掉,仍不至於影響大局。

從自己的經驗出發,簡瑋德指出,即便是仍在衝刺本金的年輕投資人,也應該要擺脫「全靠投資獲利才能得到財富自由」的觀念。反之,真正要投注熱情的地方,並不是市場,而是工作。

「以前我當營業員的時候,發現到真正能贏錢的只有2成,投資績效能夠翻倍的,更是2成裡面的2%,」他笑說,「投資跟工作不一樣,你不會工作努力之後,反而還要賠錢給老闆,但在投資過程中,倒賠的機率其實很高。」

因此簡瑋德建議,才剛開始工作的小資族,不妨善用定期定額與零股交易,作為累積長期投資的起點:「假設你的薪資5萬,就算把一半拿去投資,也只能買2.5萬。你不如每個月定期買進2~3檔台灣50成分股,每個月看一次盤就好。」

遇到市場波動,先觀察再下手

如果投資部位遇到市場波動,該如何調整?他分析,如果選擇的標的有持續賺錢,就持續買入;反之,如果遇到虧損,不要急著想撿便宜,應該先觀察一下,順勢先停或轉換標的。

就像今年一月底台股有一波下挫,跌破萬點後,許多人搶著進去買,結果股市持續下跌到3月底,才看到真正低點。這些提前進去抄底的人,買在相對高點後,反而陷入之後沒有錢可以繼續加碼的困境。

不論是FIRE常提到的「存到年支出25倍作為基金」,或是過去談到財富自由常附帶的「被動收入大於支出」,簡瑋德認為,有了固定目標,確實有助於年輕世代專注衝刺。但如果陷入數字遊戲,結果養成「投資癮」,反而會成為追求財務自由時意想不到的阻礙。

「在衝刺同時,FQ(財商)、投資能力或是工作能力,也要跟著你的目標上升,」簡瑋德強調,「財務成長同時,身心健康與心智成熟度也能跟上,這能讓FIRE族奮鬥的過程不會只有數字與投資,能享受更充實與豐富的人生。」

什麼是Fire?
為什麼大批年輕人以提早退休為目標?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