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議題 艾瑪華森|現在不做,更待何時?

作者:張道宜 圖片:shutterstock 發稿日期:2019-05

艾瑪.華森

今年5月10日,英國女演員艾瑪.華森(Emma Watson)身著整套藍色西服褲裝出席7國集團性別平等諮詢理事會(G7 Gender Equality Advisory Council)發表演說。這套由英國時裝品牌Teatum Jones打造的2019春夏系列西裝外套,在袖子上頗具巧思,擺脫傳統窄袖作法,改搭配一路到手腕的寬袖造型,在俐落風格中巧妙安排柔性餘韻。

令人眼睛一亮的部分,是西裝外套背後引述美國非裔作家兼紀錄片製作人湯尼.凱德.班芭拉(Toni Cade Bambara)的名言:「藝術表演者的角色,是要讓革命變得無人能擋」(The role of the artist is to make the revolution irresistible)。

就像華森的風格,既是專業演員,也是勇於發聲的女性主義者,在她的Twitter中,除了少數與朋友的互動外,絕大多數貼文都與公共議題有關。包括她在圖書分享社群網站Goodreads裡開創的女性主義閱讀社團“Our Shared Shelf”,或在婦女節與其他76位各領域傑出女性公同呼籲英國政府提高女性權益與尊嚴的保障。

華森既然是指標性人物,自然也會面臨爭議。她於2017年拍攝《浮華世界》(Vanity Fair)3月號封面照時,上半身只披上網狀鏤空小斗蓬,展現前衛風格,卻因而招致與過往女性主義發言言行不一的批評。

「這只是讓我再次了解,有多少對於女性主義的錯誤概念與誤解,」華森對此強勢反擊:「女性主義討論的是給予女性選擇權,女性主義不是用來打擊其他女性的棍棒──這是關於自由,這是關於解放,關於平等。我真的不懂我的胸部跟這有什麼關係,這令人非常困惑。」

東方文化總說:「棒打出頭鳥」,暗示人們應該韜光養晦,不要當第一個發聲者,而是靜觀風向。然而,這也導致公共議題上不論鄉民或是政客,行動前總先觀測風向再出手,不敢與大眾站在對立面。尤有甚者,對於倡議者加以更嚴苛的道德標準,類似狀況在曾發生在「#MeToo運動」或台灣性別平權運動上都曾發生。

但華森的態度一直都很明確,勇於表達自己相信的正確信念,就像2014年,她站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時的名言:

「捫心自問,如果不是我,那是誰?如果不是現在,那要等到什麼時候?」(Ask yourself, If not me, who? If not now, when? )

社會風氣無法一夕改變,在這個對倡議者與受害者嚴苛,而對加害者寬容的時代,更應期待如華森這樣有魅力的公眾人物,能夠讓社會前往更美好目標得路上,真的能「無人能擋」。

你想對「她」說什麼

秒懂她們的影響力

蜜雪兒‧歐巴馬
蔡英文
陳文茜
安潔莉娜‧裘莉
艾瑪‧華森
林依晨
Lady Gaga
蔡依林
陶晶瑩
賈靜雯
泰勒絲
曲家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