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出生命藍圖,釐清自我方向

文章來源:Cheers雜誌 第207期

不確定現在這份工作是不是畢生所愛?總想開創職涯新方向,卻不知從何起頭?別擔心,「設計思考法」能幫助你找到生活的熱情,釐清工作目標,開創踏實又堅定的人生。

你是否曾自問:「現在的生活是我喜歡的嗎?」、「如何才能找到熱愛的工作?」如果答案為「是」,別難過,因為你不是唯一有這念頭的人。

根據統計,美國有三分之二的人不喜歡自己的工作,15%的人甚至痛恨工作。

所以擬定新年度計畫前,建議你先閱讀史丹佛大學教授比爾.柏內特(Bill Burnett)、戴夫.埃文斯(Dave Evans)合著的《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每個人從小到大都被問過:「你以後要做什麼?」答案不外乎落在三百六十行的選項中,但你是否想過:這是對的問題嗎? 畢竟人生是一段動態變化的過程,因此,柏內特和埃文斯以多年設計師經驗「重擬問題」(reframing question)。

與其問自己「以後要做什麼」,重擬之後的問題應該是:「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他們將「設計人生」課程分成三階段,第一階段是「生命設計診斷」,先確定自己目前所在地,才知道要往哪裡走。

這個階段,是利用汽車儀表板指針從零格到滿格的概念,診斷自己在「健康」、「工作」、「遊戲」、「愛」4個面向中的生命品質現況。

切記,沒有完美平衡這件事,在不同人生階段,4種生命品質的平衡狀態可能都不同,不過,都會相互影響。所以請老實問自己:「最近過得如何?」書中舉例,佛瑞德正在創業,他檢視自己的人生儀表板,發現工作因公司草創而非常充實,他將剩下時間挪給太太和家人,因此「工作」和「愛」接近滿格,至於「健康」和「遊戲」則趨近零格。

評估後,他知道自己太拼了,一旦健康出問題,公司也可能關門大吉。所以他下定決心做出改變,如每週上健身房3次、聽提升身心靈的有聲書,讓人生儀表板回到相對平衡的狀態。

若你對工作沒有熱情,柏內特與埃文斯建議,第二階段是利用「好時光日誌」,記錄一天中什麼時候對工作感到無聊、厭倦或不開心,當下在做什麼。

此外,也記錄工作的哪個瞬間感到興奮、專注,以及當下在做什麼,以此釐清方向。埃文斯的學生麥克是位土木工程師,就業多年後,突然對工作感到無聊、焦躁,覺得前途茫茫。親友不是勸他創業,就是改行。

他接受埃文斯建議,花幾週記錄自己的「好時光日誌」,發現自己還是很喜愛土木工程師這份工作,但很討厭人事問題、撰寫提案、價格協商。

換句話說,麥可並不需要砍掉重練,只要多做點喜歡的事,少碰些討厭的事就行了。最後,他沒創業也沒改行,而是投入更多心血學習土木,甚至讀了博士,成為高階土木和結構工程師。

打造不同的人生設計原型

當通過前兩個階段,感覺自己似乎找到了新的人生或工作方向,別急著一腳跳進去,先進行第三階段:打造人生設計原型(prototyping)。

製作人生設計原型的意思,就是透過實作,或是請教正從事你所規劃新人生方向的人,聽聽他們的經驗。否則,為了一個尚未經過驗證的新方向,拋棄現有生活,很可能只是從一個火坑跳進另一個火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熱愛美食的人覺得開咖啡店或餐廳是自己的天命,沒有打造原型,直接採取行動開店,事後才發現,自己根本不喜歡經常要招募員工、點貨叫貨、清潔等讓人煩心的工作。

如果能先到咖啡店打工,體驗煮咖啡與清潔餐桌、打掃廁所等工作,了解不那麼美好的一面;或是跟2、3位咖啡店或餐廳老闆聊聊,也許就不會白走這麼多冤枉路。

最後,在動手設計自己的人生之前,柏內特和埃文斯建議,在心態上要常保赤子之心,多點好奇心,多點探索,別光說不練。與其煩惱,不如多方嘗試,打造一個又一個小的人生原型。

而且,千萬不要單打獨鬥,至少找一位支持你的人,告訴他自己的計畫並一起討論。別忘了,即使是最優秀的設計師也需要團隊通力合作。

設計人生3階段

1. 生命設計診斷,確定目前所在地,才知道要往哪裡走

2. 用「好時光日誌」,記錄對工作感到厭倦或不開心、興奮或專注時在做什麼

3. 透過實作或請教他人經驗,打造人生設計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