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TOP

上一份工作與下一份工作之間,該留多少空檔給自己?

作者:江湖人稱S姐    2018-01   圖片:pixabay.com

如果一間公司不能等你,代表你的可取代性真的很高;如果公司願意等你,代表你具備哪方面的價值,相對的,挺多「事情」可談的。重點是,你有這樣的價值嗎?

轉職期間有一點值得被拿出來討論,那就是「上班日期」。

心裡想好好休息一陣子,但是面試的公司給的上班日期就是這麼緊湊,最慢一個月,最快希望你把年假也都請一請趕快提早上班,或是抓個年後上班。

這種時間點其實都非常尷尬,心裡有一種似乎不答應,對方就會考慮別的人選的擔憂,心裡癢癢的,不知道該怎麼談判才好。

如果一間公司不能等待你,代表你的可取代性真的很高;如果公司願意等待你,代表你有哪方面具備價值,相對的,挺多「事情」可談的。

不是予取予求,而是雙方都認知的合理範圍有所空間(薪資/上班時間/ 地點等)。

這就是重點了,你有這樣的價值嗎?

有些人是一個工作銜接另一個機會,還沒有喘息的空間,就直接無縫接軌,似乎要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個盡忠職守的「好工作者」。

但這在21世紀好像沒特別的用處,久了你自己心裡累得跟狗一樣,發現其實真的沒人特別感謝你這種犧牲。

也有人會說很多公司希望我年後上班,為了領年終我必須硬撐一陣子,或是有責任感的交接一陣子,所以選擇年後休息個幾天就上工,但我必須要說,這是過去傳統的模式。

新的模式是甚麼?是你在工作中能「做自己」,在符合社會規範下,在還沒正式上班前,真正的「休息」。

休息可以是放空個幾天,讓自己重新出發;也可以是一趟屬於自己的長期旅遊;更可以是一段尋找自己的時間。或者是實際上的去哪個有興趣的地方打打工,去當滑雪教練幾個月,上一陣子的烘培課程,更好的是一段時間能真正的陪陪家人,體驗時間自由(但財務暫時不特別自由)的感覺。

正式上班日期,只是一個藉口,讓自己可以逃避那些不敢面對的真相,其實也是人生最容易後悔的真相──

2018求職指南

★ 想站上浪頭,更要能不怕挑戰和未知

害怕找不到工作?最新的趨勢是,「發明工作」的機會卻愈來愈多,所謂的贏家,也不再只能靠被動「尋找」,更重要的本事,將是「主動創造」。

立刻購買
編輯精選閱讀

第13屆的「新世代最嚮往企業」調查,台積電繼2006年與2016年後三度奪冠。Google台灣連續兩年位居亞軍,長榮航空名次較上年度進步一位,排名第3…

在台灣的體育新聞界,「徐裴翊」三個字,絕對是個響亮的名字。8年電視台的播報經歷,為她累積不少人氣;2011年為台北市政府申辦2017世大運擔任總簡報主講人,最後成功拿下主辦權,踢出漂亮的臨門一腳。2014年,與夥伴一同創立「Vamos Sports翊起運動」,是目前最活躍的網路媒體之一…

呱吉經營的「上班不要看」頻道目前有26萬人訂閱,因為內容直戳成年人的苦悶和笑點,吸引了不少上班族粉絲。他的個人直播已播出35集,最高紀錄近萬人在線上觀看…

創業心法×超酷工作×專題策展×青創動態──從「發聲」到「創造」,為自己的人生創業,你就是「未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