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奇伯/圖片:廖祐瑲攝影

無法踏實經營的創新,只聞得到『燒錢的氣味』,對社會和消費者沒有實質助益。創業不是一場融資的遊戲,唯有花自己的錢、投入自己所賺的錢,才會謹慎細膩,獲得成功。

畢業即創業,儼然已成台灣新鮮人生涯規畫的新浪潮。產官學界都大力支持應屆畢業生創業,就連新世代心底也深植這個概念。根據《Cheers》雜誌調查,有1成5的新鮮人認為「創業成功」,就是「職場上的成功」。

在這一波洶湧蔓延的創業熱潮中,有什麼盲點需要突破?創業者多,就代表成功者眾?台灣產業環境中,屬於年輕人的利基又在哪裡?

前富士康副總裁、兩岸知名創業導師程天縱指出,台灣新世代創意豐沛,也都想在商場上大顯身手。然而,「創客」並不等同於「創業」,創業意味著對股東、員工、客戶、供應商、政府等5種利害關係人都負有責任,行動之前要審慎評估,不宜冒險躁進。

程天縱擔任過中國惠普總裁、美國德州儀器亞洲區總裁、富士康集團副總裁,是國際知名高階經理人。2012年退休後,投入中國創客運動,並成立「Terry & Friends」創客微信平台,從一位成功的企業經理人,化身為網路社群意見領袖和創業導師,為許多人解惑,成為許多人口中的「Terry老師」,至今已輔導超過500個新創團隊、30,000多位社團成員。

近日,程天縱更積極走回台灣,以出版《創客創業導師程天縱的經營學:翻轉企業經營與創業困境的32個創見》一書當開頭,準備以豐富觀念和實作經驗來協助台灣創業者。

依程天縱觀察,台灣新世代創業者若想成功,必須回到基本功,重新審視5個創業基本原則與盲點。

1. 野心勿包山包海,鎖定「剛需」才是王道

程天縱開宗明義就指出,受到網路思維影響,現下的創業者容易追求「量」,更勝於「質」。若不是野心很大地想製造一個通殺大眾市場的商品,就是設法塑造出一個網路商業模式來賺廣告、導購、平台服務的錢。如此一來,商品反而會失焦,無法精準掌握目標市場的需求。

「創業者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賺到第一桶金,而不是一大桶金,」程天縱說。與其決戰大眾市場,不如緊緊鎖定小眾市場,創造消費者非要你不可、價格較不受市場供需波動影響的「剛需」(Inelastic Demand)商品,實實在在賺取真正屬於自己的獲利,再量力而為,穩步前進。

他分析,對消費者來說,商品可分為“MWN”3類:must(必要)、want(需要)、nice to have(可有可無,有了也不錯)。創業者想賺錢,就必須找到must或want的商品,才是切中需求甜蜜點。可惜的是,現在市場上充斥的大多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他舉例,若是想要進軍運動鞋市場,與其生產一雙可跑步、可登山、可打球,卻「沒有個性與主訴求」的鞋,還不如專精小眾市場,設計出一雙在特定情境下,每個跑者都非穿不可的跑步鞋,來得有說服力與長線布局價值。

2. 想創立有價值的公司還是可募錢的公司?

過去幾年,天使基金穿梭兩岸,熱烈尋找投資標的,也養成創業者「重融資效率,輕營運獲利」的現象。

程天縱指出,這種風氣尤以網路業最盛,而且已普遍到讓許多創業者都想方設法走起巧門的地步。然而,這種經營方式,並非把企業販賣的商品當作真正商品,反而是將「公司」當作引誘天使基金投資的工具,期待透過一輪接著一輪的融資來壯大規模、墊高自己的價值,

「無法踏實經營的創新,只聞得到『燒錢的氣味』,對社會和消費者沒有實質助益。」

程天縱認為,創業不是一場融資的遊戲,唯有花自己的錢、投入自己所賺的錢,才會謹慎細膩,獲得成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