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道宜 圖片來源:廖祐瑲攝影,蔡阿嘎@YouTube 發稿日期:2019-05
從「網友」、「網路名人」、「部落客」到現在的YouTuber,蔡阿嘎(本名蔡緯嘉)一路走來11年,活脫脫就是一本台灣社群影音發展史。
一路開創〈食尚玩嘎〉、〈整個城市。都是蔡阿嘎的靠杯館〉,到〈踢館大師〉、〈環台挑戰號〉等系列,他成為全台唯三200萬粉絲訂閱級YouTuber(另兩個為:這群人、阿滴英文)。從影帝到影后,從總統蔡英文到台北市長柯文哲,都曾在他的影片登場。
蔡阿嘎不太介意別人稱他「長青樹」,倒是比較在意被說「過氣」。這也難怪,身為YouTuber,「紅」不只是夢想,更是一種「生存的必要」。「紅下去,繼續拍片,就是你的工作,不然你還能怎樣,」說得實際,但蔡阿嘎的語氣裡沒有無奈,反而是自豪。
他確實有自豪的本錢。站在台灣YouTuber的制高點,在瞬息萬變的網路戰場,「最大挑戰,就是怎麼走到現在還不被淹沒。」蔡阿嘎回憶,大約4年前開始,競爭者愈來愈多,危機意識跟著提高:「如果老狗玩不出新把戲,網友幹嘛看你?一直保持新鮮感是最難的。」
粉絲的愛來得快,去得更快。「不管現在你紅不紅,大概2、3個月,人氣就可能瞬間下來,很快,」蔡阿嘎的感嘆背後,帶著一點焦慮,「以前2個月有一支百萬點閱影片,就能一直活躍;但現在1、2星期沒有一支,就不行了。」
另一個挑戰,則是YouTube的收看族群愈來愈廣,也愈來愈分眾。過去作為收視主力的學生族群,陸續投身職場或走入家庭;同時網路滲透率也持續下探年齡底線,青少年甚至兒童也成為YouTuber的「客戶」。
客群不同,喜愛內容各異其趣,要抓住他們的眼球,就得不斷適應與變形。
蔡阿嘎以自己為例,他的收視主力客群落在25〜35歲,與自己年紀差不多。將心比心讓他更容易滿足這個「輕熟」世代的視聽胃口;另一方面,他並不以此滿足,希望觸及更年輕的觀眾。
「我們嘗試更多的影片類型,有些很明顯是為了抓國高中生,」蔡阿嘎舉例,「年輕族群喜歡比較瘋狂的影片。而育兒主題,國中生就不愛看。」
多嘗試,就得多承擔負評,甚至沒人看的風險。「YouTuber的心臟一定要夠大顆,因為每天都在考試,」總是笑開的蔡阿嘎,表情難得嚴肅起來:「我們每天都有說錯話、做錯事的機會。網友會說你歧視、抄襲,或是做出不好的示範。所以要有哏,又不能逾矩。」
蔡阿嘎就曾吃過悶虧。2014年,他接受勞動部與衛福部邀請,拍攝國民年金宣導影片。
「我們念社福的,知道這是好東西,只是可能制度設計不盡人意,」回想初衷,以及影片底下的觀眾回應,蔡阿嘎忍不住苦笑,「這可能是這幾年被罵最慘的影片,大家都說我收入都不夠了,怎麼繳年金?」
「在創作者的圈子,流傳一句話:『認真拍的沒人看,隨便拍的百萬讚』。有時候一支影片花了十幾萬成本,表現不怎麼樣;但只是坐在鏡頭前開箱,點擊反而很不錯,」蔡阿嘎說。
看起來這是很簡單的經濟學問題,只是蔡阿嘎反其道而行,從旅遊體驗、靜態的台語教學,到近期的〈環島挑戰號〉系列影片,企畫愈做愈大,甚至逼近電視外景節目規格。為什麼?「有網路留言說,YouTuber只會坐在那邊開箱賺點擊,」蔡阿嘎自嘲,「所以也不只是我想拍,而是一種挑戰,不要讓大家看不起YouTuber。」
不過,出一趟外景,投入全部人力不說,還得額外花錢找幫手支援,一集就要燒掉十幾萬。
蔡阿嘎認為,把製作的格局拉高,不只是爭取自己的生存空間,也是拓展YouTuber更大的舞台,「算是個里程碑吧,希望能告訴大家『你看阿嘎都拍出來了,大家加油!』」
當然,蔡阿嘎知道,單憑挑戰者的浪漫,不足以讓他撐過再下一個十年「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壓力。他認為更重要的,是實驗家的精神與執行力。
「我是習慣做最壞打算的人:可能沒人看我的片,燒那麼多錢,可能還會出一些意外,只有幾萬點閱,而且還被罵慘了……,」拉拉雜雜念完他擔心的事,蔡阿嘎自認,極度悲觀的個性,反倒讓他成為一個務實的創作者,「不能一直悶著頭拍自己想要的,在同溫層做久了會怠惰。」
蔡阿嘎笑說,其實很多點閱破百萬的強片,怎麼起來的,當事人自己都不知道。對於這種「離群值」,他不會一味複製,而是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實驗,「一支影片的表現,有很多因素影響,只能一個變項、一個變項去調整。」
他舉例,去年砸下重本出外景的環台挑戰號,就是從原本10分鐘以內,通勤時間能看完的長度,延長到1個小時,「大概是吃一頓飯可以看完的時間,挑戰大家的觀看習慣。」
實驗結果出爐,蔡阿嘎坦言數字不如預期,「但我不會因為一兩支影片影響心情,潮起有潮落,已經比較看淡了。」
很難想像靠「紅」維生的影音創作者,能真的放下「數字萬歲」的原罪,「真的,我覺得繼續努力拍,一定會上去,但是如果停下來,就沒機會了。」
這11年來,蔡阿嘎沒有想過退出YouTuber界,「完全沒有,一定是拍到完全沒人看為止,」他笑說。「如果可以拍到80歲,到時候可能會在鏡頭前說『我是阿嘎爺爺,我們來做外丹功』,到時候搞不好還可以業配醫療器材,這樣很酷耶!」
搞笑歸搞笑,蔡阿嘎覺得與其想那麼多,不如多拍幾支有趣的影片。「好幾年前我就在想退場機制,副業也好,或是成立經紀公司,」他話鋒一轉,「但我真的沒空去做,還是認真拍片好了。因為核心是蔡阿嘎要拍片啊,不拍片就都沒了。」
走過11年,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從學生、當兵、工作又結婚生小孩,都是做同一份工作,」蔡阿嘎滿足地笑說,覺得「哇!這個工作可以歷經不同的人生階段,回想起來也滿不容易的。」
雖然如今YouTuber戰況激烈度遠遠超過當年,但就算從頭來過,蔡阿嘎相信自己能再紅一次。「因為我還沒看過跟自己同一個類型的YouTuber,」他自信地說。
也許,這就是身為「骨灰級」YouTuber的自信,但能不能如願,就像蔡阿嘎自己說的,讓觀眾決定吧!
▲2008:蔡阿嘎上傳「燒Roots」影片,正式踏上YouTuber之路。
▲2011:開啟〈食尚玩嘎〉系列影片,拍攝台灣各地旅遊景點。
▲2013:成立大頭佛工作室,正式成為全職YouTuber、推出〈10萬點閱捐10萬公益〉系列影片。
▲2016:「 蔡阿嘎Life頻道」開張。
▲2017:推出〈嘎名人尬台語〉系列影片,首集來賓為台北市長柯文哲。
▲2018:推出〈踢館大師〉、〈不知道也不會死的冷知識〉系列影片、推出蔡阿嘎10週年夏日感謝祭、兒子蔡桃貴出生,推出〈蔡桃貴成長日記〉系列影片。
▲2019:推出〈環島挑戰號〉系列影片。
蔡阿嘎以自己為例,他的收視主力客群落在25〜35歲,與自己年紀差不多。將心比心讓他更容易滿足這個「輕熟」世代的視聽胃口。
「當YouTuber難嗎?」蔡阿嘎是台灣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之一。從2008年就開始拍片,歷經求學、當兵、結婚到為人父,將近一半的人生中,YouTuber定義了「蔡阿嘎」的工作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