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荒衝擊全球,在台灣人人有感。跨產業職缺供需比1.6,在半導體產業更達3.6個,代表職缺數大於求職人數。
缺工嚴重度世界第一的台灣,讓政府終於採取積極行動。由國發會出面整合勞動部、經濟部、教育部、僑委會等五首長的每月定期會議,正透過跨部會整合為台灣人才短缺尋找解方。
經濟部長王美花說:「這是從事公職四十年以來,第一次針對『人才議題』組成跨部會的重大定期會議。」
圓桌「五」士,將為台灣人才提出哪些速效或長期藥方?這系列專訪中所提及的人才戰略,將是決定台灣未來發展的關鍵。
受少子化、疫情及全球產業鏈改變影響,僑生成為解決台灣人才荒的重要後援。僑委會如何擬定戰略,大舉開源留才為企業解渴?
僑委會剛公布2023年的年度預算書,從2022年新台幣13億7,000萬元增加到17億2,000萬元,是僑委會拿到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預算。
其中僑生處的預算從今年的4億元,2023年度提升到9億元,從原本占全部門的四分之一到現在超過一半以上,可以說增加的預算全部給了僑生處,你就知道他們有多重要。
為了吸引更多僑生來台就讀,僑委會做了一些變革。例如,兩年制的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以下簡稱海青班)在過去59年是沒有學位的,只有一個結業證書,也不能留在台灣工作,今年起就改為副學士學位。
另外在3年技職高中+4年科技大學的「產學攜手合作僑生專班」(以下簡稱產攜班),我們也做了調整,除了前3年學雜費用全額補助,也祭出一次性15萬元的「頂尖僑生獎學金」,所以僑生幾乎不用花錢,高中實習期間也有基本工資可以領。
這幾年產攜班的人數增長非常快,從2014年開辦時的281人成長到今年的2,470人,現在還有200多人在候補。有學校還跟我說,有印尼、越南的僑生在高中時,就寄錢回僑居國蓋房子了,可見這個學程非常受歡迎。
為了符合產業的需求和趨勢,我們也特別將科系瞄準在製造業、營造業、農業、長照、電子商務等5大類科。如果不是這5大類科系,不管是海青班或產攜專班,我們都不會同意它開辦。
其實留台就業的僑生人次這幾年正不斷增加,從2014年的516人增長到2021年的3,552人,評點制的核可名額也從原本的2,500人,一路放寬到今年的4,500人,留台比例也從10幾%到今年已經突破5成。
但這樣的供給量,依然不足以因應產業需求。現在全部在台僑生大約3萬1000人,僑委會目標很明確,未來10年內僑生人數要增加3倍,尤其大學畢業後留台的僑生,我們要達到47,540人。
要留下這麼多人,我們當然就需要更多僑生來台灣念書,要怎麼吸引更多人進來?還能讓這些優秀人才留下來?僑委會擬定了4階段措施,分別是「培育生源」、「擴大招生」、「就學輔導」和「就業輔導」。
所謂培育生源,是將本就有互動的海外僑校設為「生源學校」,在日常中更有系統性的給予資訊及輔導,同時也將華語學習中心納入合作對象。
擴大招生則是動員僑界,將所有資源整合。一貫道在泰國有1,000萬人,而且他們本身就會教華語,還有獅子會、台商總會、中華會館等,都是招生的極大助力。
至於就學輔導和就業輔導,我們會加強學校與產業的連結性,將過去的旅遊補助改為企業參訪。第一屆的產攜班已經在去年畢業,共123人,其中有109人在一個月內就找到工作。
過去僑生常被認為是弱勢群體,但在全球化的變遷下,僑生反而變成優勢人才。事實上,不是只有僑生需要我們幫忙,而是我們需要僑生幫忙。如何凸顯僑生的優勢與重要性,也是僑委會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