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荒衝擊全球,在台灣人人有感。跨產業職缺供需比1.6,在半導體產業更達3.6個,代表職缺數大於求職人數。
缺工嚴重度世界第一的台灣,讓政府終於採取積極行動。由國發會出面整合勞動部、經濟部、教育部、僑委會等五首長的每月定期會議,正透過跨部會整合為台灣人才短缺尋找解方。
經濟部長王美花說:「這是從事公職四十年以來,第一次針對『人才議題』組成跨部會的重大定期會議。」
圓桌「五」士,將為台灣人才提出哪些速效或長期藥方?這系列專訪中所提及的人才戰略,將是決定台灣未來發展的關鍵。
我認為,當前台灣的人才問題,主要涵蓋兩個層次,一是數量不足,二是質量不符企業所需,人才技能亟需重塑。
我們估算過,台灣人均GDP要達到4萬美元,成為已開發國家,所需總就業人力約1,300萬人,但現在僅1,000萬人,估計到2030年還是不夠,所以必須內外並進、全速衝刺。
為解決人才不足的問題,政府已成立少子化辦公室,在生殖醫學助攻下,如今一年催生出3,000個寶寶。
但人才水庫仍見底, 國發會祭出「人才三枝箭」:
2018年起國發會推行就業金卡讓外國人才更便利進出國門,並放寬就業條件,迄今已吸引2、3,000位外國人才常駐台灣。
據統計,每年在台畢業的僑外學位生約一萬多人,透過放寬來台條件,有望讓僑外生人數增加3倍。
過去留學生來台念書很嚴格,要符合語言條件,還要有財力證明。現在我們放寬標準,讓僑外生可以先來台灣進修語言一年,並開放打工,讓他們累積存款當作財力證明。
除了學位生,我們也針對每年為數不少的4、5萬名非學位生(短期研修、交換生)來台,目前正研議專案放寬短期研習生留台的限制。
台灣有70萬名外籍移工,要讓他們為台灣企業所用,一是輔導資深移工轉成中階技術人力,2022年4月國家發展委員會推動「移工留才久用方案」,連續在台工作6年以上移工,及副學士以上僑外生,符合薪資或技術條件,即可由雇主申請為中階技術人力留用,工作滿5年後,可依規定申請永久居留。
再來、是推動年輕移工在職進修專班,甄選具高中以上學歷且有潛力的年輕移工,進修取得學士或副學士學位後,留在台灣從事專業工作或中階技術工作。
除了補足量,還要加速提升人才技能。從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公布的報告來看,未來估計將新增2.02億個工作,但同時也有逾1.8億個工作消失,中間有很大部分的人會需要Reskill(技能重塑),才能為企業所用。
「台灣不是沒人才,而是缺乏舞臺!」我觀察,吸引本土或外來人才留下來的關鍵,不外乎舞臺、薪水與生活環境,因此2016年我們推出「5+2產業創新計畫」,透過深耕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醫產業、國防產業、新農業及循環經濟等重點領域,創造具高價值與含金量的就業機會,讓人才薪酬可達全球級水準。
然而,從國發會的人才供需量化調查結果發現,2021~2023年上述產業仰賴的STEM(科學與數學領域)專業人才明顯短缺,AI應用服務、離岸風電、IC設計等產業尤其需才孔亟。
因此國發會從2021年起推動「關鍵人才培育及延攬方案」,放寬STEM相關系所生師比,鼓勵各大專校院積極開設相關微學程。同年《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也正式上路,藉由國發基金挹注,大學能以較好的薪資延攬優秀國際師資。
面對百年一遇的人才危機,國發會撒下天羅地網、積極留才,目標十年引進40萬名就業人力,期盼小水滴終能匯聚成河,澆熄這場人才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