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乃欣 / 2018-01 / 圖片:unsplash.com

第一,欲外包的工作是否為長期的人才需求?如果非一次性的專案,做出這項投資將更符合成本效益。第二,欲外包的業務,是否為企業當前的核心事務?如果業務與核心競爭力密切相關,或者牽涉核心專利,建議還是由企業自己保有。第三,如果外包的業務屬新興職能,除能解決內部人力不足的問題,也可以藉由外包人力的表現成果,評估組織內成員的專業度。

身為經營外包業務的媒合平台業者,104人力銀行自己也搭上這班列車。蕭甫明回顧,前幾年,104人力銀行將直播業務外包給專業團隊,因為當時內部同仁確實不了解這個新領域,既有設備也不夠完善。後來透過外部合作,慢慢累積基礎的直播技術和經驗,達成互惠。

至於外包端需要擔心「被客戶學會了」嗎?不斷保持競爭力,走在客戶前端,事實上是各行各業永恆的課題,並不只限於零工經濟。「畢竟術業有專攻,再加上產業變化快,外包端更新技術的速度一定要比企業更快,」蕭甫明指出。

企業發案外包時,若擬定的合約內容不夠明確,容易讓彼此認知不一致。蕭甫明歸納,接、發案雙方最常見的衝突為溝通不良,其次是交件不如期,再者是成果不如質。

對此,蕭甫明提出3點注意事項。首先,發案的企業務必將工作條件清楚陳述,並擬成正式的書面合約。他再強調,除了工作內容,雙方遇上爭議的處理方式也要載明,才算是完備的合約。

其次,在發包長期、大型專案時,建議企業設立分段驗收機制,更可以搭配分期付款,約束接案者的執行進度與品質,同時也能避免雙方因期待落差而發生衝突。當然,企業主也務必遵守合約,避免「談3項、結果要求5項」,讓接案者感到不受尊重。

最後,建議企業主審慎思考發案外包的目的。如果單純只為節省成本,結果卻沒能和接案者合作出符合預期品質的成果,反而得不償失。

徐瑞廷觀察,企業主管通常認為內部員工較好管理,或是認為內、外有別,不該隨意開放公司門戶。不過,韓第在著作《非理性的時代》中即指出,企業若一味局限於既有人力,不懂得善用外部資源,不免也是種畫地自限,難以有效達成各種目標。

再者,以台灣目前的狀況來看,許多公司仍不清楚零工經濟能帶來的正向效益。未來,除了投入了解這個崛起且不可逆的趨勢,也不妨構思新的人才運用策略,嘗試突破管理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