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極為罕見,多數組織都是由平凡人所組成的,因此,如何讓平凡人展現不凡績效,是經理人的一大考驗。
杜拉克在《管理的實務》一書中曾提到,好的組織精神應該看重個人優點──強調他能做什麼,而不是他不能做什麼。好的經理人則是可以激發出個人潛在的優點,並運用這些優點,協助其他成員做出更好的表現,也就是「截長補短」。
為了展現每個人的績效,經理人應該:把人放在對的位子上。
分派員工職務是經理人的重責大任。員工需要能發揮自己才華的工作,因此,被放在哪個位子,決定了他究竟能為企業帶來加分或是減分。
杜拉克建議,經理人應該要把安排員工職務視為持續性且系統化的工作。例如,不要在新人剛來時,或在短短90 天的試用期內,就決定他要做什麼。而是等到他花時間了解工作,公司也更了解他後,才指派工作。然後,再隨時視員工的表現狀況做調整。
杜拉克認為,經理人必須親自對部屬做評估,不能委託所謂的專家進行。此外,評估需要有清楚的標準,不要做主觀、非理性的價值判斷。
杜拉克最不建議的是,對人的「潛能」做判斷,因為變化實在太大了。很多人年輕時潛力無窮,步入中年後卻庸庸碌碌;也有人原本平凡無奇,40 歲後卻成為耀眼明星。評估一個人的長期潛能,「簡直比蒙地卡羅的賭盤更沒勝算,」杜拉克形容。
此外,在對部屬進行系統化的評估後,經理人一定要問一個重要問題:「他必須克服哪些缺點,才能發揮長處,獲得進步?」畢竟,杜拉克一再強調的觀點就是:每個人唯有發揮自己長處,努力實踐,才能有所成就。
激勵員工創造最佳績效必須克服哪些缺點,才能發揮長處,獲得進步?」畢竟,杜拉克一再強調的觀點就是:每個人唯有發揮自己長處,努力實踐,才能有所成就。
根據杜拉克的觀察,即使是完全機械化的工作,員工的情緒、能力、態度與技巧上的差異,都會影響到產出和績效。
可想而知,以知識工作者為主要成員的現代企業,更需要激勵員工,才能讓他們創造績效。
杜拉克認為,經理人必須激發員工內在的自我動機,讓他們心甘情願投入某項工作,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強化他們的責任感與成就感。經理人可以:
提高工作要求只求過關就好,通常會消磨工作者的幹勁。杜拉克認為,經理人千萬不能對部屬說:「你在這裡,沒辦法致富,但也不會被炒魷魚。」這種安於平庸的說法,非常危險,會導致員工以現況為滿足,不願嘗試新事物,組織也會變得官僚。
經理人必須提升員工的願景,祭出更高的目標。透過努力達成高標,其實最能激發員工的責任感。
讓員工決定自己的工作標準為員工設定目標後,讓他們決定自己的工作方式與標準,這樣他們才會對工作有歸屬感。
很多人認為,經理人應該「賦予」部屬成就感,但杜拉克提醒大家:別人無法「給」你榮譽感、成就感和受重視感,這些感受必須源自工作本身,而非工作以外的事物。
員工唯有做了確實值得驕傲的事情,才會感到驕傲;真的承擔了重要任務時,才會覺得自己重要。
另外,杜拉克也對經理人提出警告:最打擊員工士氣的事情莫過於,經理人像無頭蒼蠅瞎忙時,員工卻閒閒沒事幹─儘管他們表面上慶幸可以領乾薪不做事,但事實上卻會缺乏存在感,對自己的可有可無感到挫折。
更何況,經理人太忙,員工太閒,其實也「充分顯現了經理人的無能,」杜拉克說。
天生具有領袖魅力的經理人其實很少,但杜拉克認為,領導力其實是可以培養的,主要的方式是透過實踐,「實踐不需要靠天分,只需要應用。」
關於領導力,杜拉克想告訴所有經理人的是,領導力並不等於討人喜歡的個性──那只是煽動人心的行為;領導力也不是「結交朋友,影響他人」──那只是推銷能力。
真正的領導力是:能夠提升個人願景到更高境界,提升個人績效到更高標準,鍛鍊一個人,讓他超越極限。
對了,還沒忘記3 個石匠的故事吧?最後,杜拉克要告訴你,為什麼自認為是「本郡最卓越石匠」的第2個人不適合當經理人。
那是因為:經理人不能只顧著自己發光發熱,要跟其他人一起發光發熱,甚至要讓他們比你更明亮。
最後的最後,杜拉克再送給所有經理人另一個小故事。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Andrew Carnegie)的墓誌銘寫著:「這裡頭躺的,是一個能夠吸引比他優秀的人為其效勞的人。」這句話對有效的管理者來說,是最極致的稱讚,也是最好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