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LINE傳送

管理新顯學就是心理學:冰山下的真心話,他沒說的,你也懂!

林奇伯 │ 2016-09 │ 圖片:一百隻熊

在數位化和數據化簇擁下,台灣正吹起一股「創新管理」浪潮。

從台北市長柯文哲念茲在茲的「SOP標準作業程序」、「LINE群組會議」,到企業內部蒐集全方位意見的「360度回饋系統」、各種跨部門專案管理App,乃至於結合新興社群網路平台衍生出的數位溝通、人脈經營know-how,一波接著一波的新名詞出現,好像不即時學會,馬上仿效,自己就掉進落後群,追不上時代。

理想中,工具愈多,組織運作應該愈順暢,但愈來愈多人卻發現,縱使各種管理措施本來立意良好,但真正實行起來,卻常常對不了焦、到不了位。尤有甚者,許多企業還因為引進新制度搞得一團亂,和預期效果完全背道而馳。最明顯的例子是,為了避免人為失誤,SOP體系愈來愈膨脹,最後導致每個人都被綁在制式步驟中,失去了靈活和彈性。

360度回饋系統更常成為人際關係災難,當每個人都可以針對公司每個部門、每個主管、每個同事發表意見,若是運用不當,容易流為「相互批判」的負面介面,不僅無法達到多元反映事實真相的目的,更讓許多主管感到腹背受敵,徒增心理壓力。

是什麼造成「目標」與「結果」間的落差?癥結不見得是創新制度本身不對,而是使用者在使用時,忽略了「心理」和「人性」兩大因素。

只看到方法,沒看到人性;只設法提高工作效率,但忽略員工的心理需求;緊盯客戶口袋裡的錢,卻無視對方真正的渴望,這都是犯下根本錯誤。唯有把「人性」當作必要考量點,才能避免一步錯、步步錯。

管理新顯學,就是心理學!愈是創新的管理,愈要懂得人的心理,才不會只學到制度皮毛,徒然剩下形式。而站在今天這個時間點上,更有3大不容忽視的理由,在在凸顯「掌握心理」在「有效管理」上的必要性。

why now

你給的未必是他要的!Y世代掀起「讀心革命」未來5年,1978年後出生的Y世代將佔全球工作人口半數以上。比起老一輩的工作者,他們更以自我為中心,重視個人價值勝於團體利益,在意成就感、掌聲、同事相處的氣氛、個人權益等等。管理者若無法看見並滿足他們對追尋工作意義的心理需求,很難贏得忠誠度。若仍停留在過去對於「胡蘿蔔(獎勵)」和「棒子(處罰)」的認知框架中,更會陷入狹隘的窠臼。

熟稔管理心理學的掌握國際管理顧問訓練總監洪震宇分析,在心理學「古典制約理論」實驗中,每次餵食狗之前,如果先搖鈴鐺,一而再、再而三,接下來只要一出現鈴鐺聲,狗就會開始流口水。換句話說,在管理時善加利用「訊息+美好經驗」連結的原則,一樣可以激發工作者潛在積極表現的渴望。

只是,「許多人都忽略,這個方法的前提是『餵對東西』。如果一味地餵胡蘿蔔給狗,而非肉骨頭,鈴鐺搖得再大聲也沒用!」洪震宇說。

管理者平日要練習抓準「觀察、察覺、選擇、行動」4大步驟,先觀察組織氛圍變化,再察覺員工真正最希望在組織中獲得的事物,然後選擇適當方法,進而採取行動,才能與時俱進,免得一廂情願地認為單靠升遷就能贏得新世代的心,殊不知,他們期待的更可能是每天準時下班!

why sop is not working

再完美的SOP還是會卡卡,得回歸人性

《EQ》一書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曾特別提醒,從18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後,企業就傾向於太相信「制度」,認為人只要被放入完美設定流程的生產線中,就可發揮最大的功能。不過,人終歸不是機器,「感性」常常才是決定成敗的真正理由。許多看似面面俱到的SOP設計,之所以實際運作時「卡卡的」,出現各種雜音,就是重蹈高曼所強調「太相信制度」的覆轍。

「SOP背後的意義,是不相信人的記憶力,所以需要建立手冊、工具,讓大家依循,」洪震宇分析。SOP當然有其必要性,但愈是不相信人的制度,愈要在設計時,考量到人的心理。

當SOP行不通時,管理者應該回頭思考當初規劃時,是否有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是否方便操作?是否可以讓人很快抓住重點?會不會訂得太繁瑣,以至於使用者常常得花更多時間麻煩和請教別人?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