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eaming

創業啟示錄:共享經濟的夢想與現實

創業啟示錄:共享經濟的夢想與現實
共享經濟,是近年全球創業圈逐夢的關鍵字。而從不少新創團隊的起落可看出,新科技並非唯一重點,最終還是要回到市場需求端,並建立供需雙方的信任。團隊必須從「網路行銷者」轉換成「企業經營者」心態,才可能做得久。
迎接數位原住民Z世代的降落,新使用者習慣將翻轉市場,共享經濟的起飛,企業該如何迎接轉型佈局? arrow_forward

這兩年最夯的名詞是什麼?「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絕對當之無愧。這個創新的運作模式不僅席捲全球,更堪稱目前新創企業圈裡最熱門的概念之一。

其實,回溯起來,共享的概念並不新奇,它早就存在於生活之間,像台灣民間早期的標會、美國行之多年的汽車共乘,都是以共享為基礎的活動。當然,它之所以在此刻成為推動新經濟的重要觸媒,關鍵還是在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以及網路支付工具的多樣化。

因此,英國政府發表的〈解放共享經濟獨立評論〉(Unlocking the sharing economy: An independent review)文中,為共享經濟下的定義就是「藉由網路平台分享個人的資產、資源、時間及技能,而個人從分享資源中也能獲得金錢」。

創夢市集總經理邱正生則進一步分析,共享經濟能讓全世界為之瘋狂,在於透過有效率的網路分享平台,把手上用不到的閒置資源分享出來。不僅價錢比傳統服務便宜,提供的服務或產品各具特色,更讓網路世代在使用時,為生活帶來新體驗或小驚喜,這是讓共享經濟服務廣受歡迎的原因。

共享平台+O2O,才能形成完整生態圈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這個廣告詞可說是共享經濟最貼切的寫照。以「使用代替擁有」的共享觀念,源自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後,人們警覺到生產過剩的問題,也迫使大家必須更積極思考如何利用閒置資源開源,並降低消費。

共享經濟順勢推動資源重新分配,讓需求方、供給方和平台方各取所需的模式,正好搭上這股需求浪潮。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估計,到2025年,全球共享經濟產值將高達3,350億美元規模,如此龐大的市場,自然吸引新創業者競相投入。

面對Uber、Airbnb、TaskRabbit、ShareDesk等國際巨型獨角獸的快速擴張,台灣人如何運用共享經濟創造價值,發展具備台灣特色的共享新事業?

共享經濟分享的是個人資源、時間及技能,這些都是實體資產、商品或服務。因此,除了前段在共享平台上公告供需雙方資訊並快速配對,接下來提供產品或勞務,完全是線下(也就是實體)活動。換言之,「共享平台+O2O(Online To Offline)」兩者俱備,才能形成完整的共享經濟生態圈。

台灣團隊失敗主因:線下服務評價不夠好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的報告指出,56%的受訪者選擇共享經濟服務,是被「低廉的價格」吸引,32%則是因有「更多的選擇」。但台灣創意工場投資長何明彥認為,共享經濟發展的核心,還是在「信任」。

簡單舉例,你在共享平台上發出請人代遛狗的訊息,沒遛狗經驗的小張回應後,雙方談好比寵物店代遛狗更低廉的費用。然而等小張帶狗回來,卻發現狗身上傷痕累累,這時候,再低廉的費用都不成誘因,唯有小張具備遛狗的專業與可信度,才是共享活動「下一次」仍能再發生的核心。

因此,「新創團隊不只要打造資訊交換平台,更要盡可能讓提供者保有令人滿意的服務品質和評價系統,」邱正生指出。共享經濟中的線下服務,是非常“localized”(在地化)的,若能將線下服務的品質控管好,就能築起一定的市場門檻。

例如坐月子是華人才有的特殊文化,看似市場不大,但台灣的坐月子共享平台「愛月嫂」卻看到坐月子中心費用過高,婆婆或媽媽又不見得能幫忙,現代小家庭空間不夠等問題,這個市場一直沒有被充分滿足。但「愛月嫂」切入的重點,不只是開發資訊共享平台,而是主動管控「月嫂」們的服務品質,讓消費者願意敞開家門,信任月嫂。也因為做出口碑,現在有月嫂甚至遠赴美國,幫當地華人坐月子。

拆解共享經濟的運作元素,發現絕大多數的共享平台都是抓住3個環節:

1.搜尋服務或產品
2.交易
3.評價

邱正生指出,評價不夠好,往往是台灣新創團隊在結合共享經濟創業時失敗的原因。

他分析,評價就是信任度的呈現結果。通常網路新創團隊對網路技術或網路行銷較拿手,對社會生活及消費者需求掌握不夠深刻,對同業競爭分析做得也不夠好。但共享經濟最終還是要回到市場需求端,並建立供需雙方的信任。團隊必須從「網路行銷者」轉換成「企業經營者」心態,才可能做得久。

成本與文化的現實面,常被輕忽

在矽谷有10年工作經驗的何明彥,點出台灣新創團隊的問題與挑戰,包括:

1.低估為維持O2O線下服務品質要付出的成本
2.核心服務不夠聚焦,一開始什麼創意都想放進平台
3.沒注意文化差異會影響市場規模

以維持線下服務品質的成本來說,為了提升供需雙方信任及加快累積品牌商譽,拉高旅客的入住意願和成交率,Airbnb在世界各地聘用3,000多位專業攝影師,免費幫上網登記的房東拍攝要出租的房間;不僅拍出能呈現房屋特色的專業照片,也同時檢驗房屋的狀況是否跟房東描述的一樣。

另外,Airbnb在特定國家提供房東房屋損壞賠償計畫,萬一房間遭房客破壞,可保障房東權益。再搭配完善的房客規範和雙方評價制度,讓Airbnb的平台價值,不再只停留在被動的資訊媒合。

至於文化問題,何明彥以網路叫車為例,中國的網路叫車服務一開始也是抄襲國外,但依舊能迅速火紅,原因在於中國計程車嚴重不足,尖峰時間等半小時才叫到車是常事。反觀台灣則是計程車過剩,計程車業者自然視Uber這種利用網路叫車的共享平台為死敵。

邱正生則舉中國流行的「蹭飯」,也就是共食平台說明。在中國,到城市工作的外地人口非常多,加上外食不便,共食平台應運而生,提供外地人跟本地人一起吃飯及社交的機會。相較之下,台灣外食太方便,成本跟自己做飯差不多,文化上也不習慣陌生人到家裡吃飯,這是台灣共食平台不容易做大的原因。

在地成功的關鍵字:聚焦、品質

若是有意搶攻共享經濟市場,邱正生和何明彥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聚焦在使用者內心的真實渴望和需求,不要想著什麼服務都做

邱正生認為,台灣的生活太方便,這對O2O創業其實不利。若線下交付產品或服務的品質不能讓消費者滿意,用過幾次就不會再回到線上平台。

2.決定核心服務後,先聚焦核心族群,進行小範圍試營運並微調服務

何明彥說,每個共享經濟獨角獸都不是一下子就長成巨獸,他們的線下服務都是從最小的核心開始做。例如,美國汽車共享服務公司Zipcar也是從看準校園用車需求,聚焦解決學生用車問題開始。當品質到位,自然有口碑,這時候再拉大服務族群或功能,就能快速擴張市佔率和營收。

3.看質不看量,新創企業才有出頭機會

台灣市場雖小,對幾個人的新創團隊來說卻不小。大公司為生存,必須一開始就求量,小團隊卻能很奢侈的去思考經營的價值。只要先找出服務的獨特性,自然有機會脫穎而出。

迎接數位原住民Z世代的降落,新使用者習慣將翻轉市場,共享經濟的起飛,企業該如何迎接轉型佈局? arrow_for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