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 Lab海漂實驗室負責人唐采伶|我死也不要離開這個世界級海廢教室

作者:駱亭伶 攝影:卓杜信 影音:卓杜信、王庭予 發稿日期:2019-05

唐采伶,攝影師,O2 Lab海漂實驗室負責人,因移居澎湖海邊,發現嚴重海漂垃圾問題。從2015年成立工作室至今,在澎湖及台灣本島發起185場淨灘,90場環境教育演講,53場海廢改造行動,13件中大型海廢創作作品,並受邀至香港、大陸廣西分享。

每次看到唐采伶,總是露出酒窩笑容,一身白T和牛仔吊帶褲,這是她一貫的淨灘打扮。她若是戴上草帽,再拿把油漆刷,背景換成密西西比河畔小鎮,活脫脫就是卡通《哈克歷險記》裡的流浪頑童哈克──即使是被大人處罰去粉刷圍籬,她也能吹著口哨,號召同伴一起塗鴉。

唐采伶似乎天生有種把別人眼中的苦差事,變得好玩的本領。

一如她喜歡用尋寶的心情去淨灘,在海廢垃圾中挑出素材,和夥伴們改造成文青風的海廢雜貨或裝置藝術,再去市集擺攤。她的想法是,用帶有生活美感的作品吸引目光,再介紹背後的故事,更能讓人從源頭反思減塑的習慣。去年,她還策劃了划著獨木舟去無人島淨灘的遊程。

▲O2 Lab 海漂實驗室在5月的澎湖鹹鹹市集擺灘。


「我就是喜歡旅行和美麗的事物,而且從小就喜歡做跟人家不一樣的事情,」唐采伶說。

職業倦怠 工作低潮誤創人生第二高峰

唐采伶原本的正職工作是婚紗攝影師,但不同於一般婚紗寫真,熱愛戶外活動和大自然的她,喜歡帶著準新人上山下海,用台灣最美的風景見證愛情。也因為拍攝和旅行,她持續往返澎湖十多年,認識許多在地好友。對她來說,澎湖是最棒的攝影棚,也是第二個家。

四年前碰上職業倦怠,她乾脆移居澎湖,在海邊開了家明信片小賣店,朝夕與海相處,結果發現因洋流與風向,來自15國的海漂垃圾嚴重侵襲澎湖的海岸。

一開始,唐采伶的心情是「捨不得」:「我在大自然中工作、玩耍,也被大自然療癒,看到一個對我很好的朋友變得好糟糕,只想盡一份力。」但即使每天撿上兩三百個寶特瓶,也趕不上堆積的速度。

改造海漂垃圾 用回收藝術創作守護海洋

於是她用力拍照、寫故事,號召周末淨灘,組織志工,成立海漂藝工隊,持續透過社群媒體發聲,終於引起媒體、民眾、政府和教育單位的重視,從去年五月開始,媒體報導和環境教育的邀約一直不斷。

她到外地演講,常有人問,「一個女孩子,又是外地來的,怎麼敢去碰這麼吃力不討好的問題?」

唐采伶反而認為性別與身分都是助力。「大家一聽到我是外地來的女生,都很好奇,更願意聽我說故事。況且女性是陰性力量的象徵,關心環境議題,守護大地海洋,並無違和感。」

唐采伶說,每當有自己想做的事時,會自動把耳朵關上,不會聽太多否定的意見。

「我的個性就是先做了再說。」她也不怕面對完全不了解的人,「一張白紙,表示可以裝進新的觀念。」

比較可怕的是,她曾在市集上遇過一位在焚化爐工作的朋友,直接說:「雖然妳現在把海廢改造得很漂亮,但十年後,它們還是會進到我這裡(指焚化爐)。」當下被嗆聲,完全無法回應,只覺得難過。

後來唐采伶在粉絲專頁寫下經歷,算是討拍文吧,底下的留言回應讓她釋懷。有位臉友說:「其實也不用想太多,妳們已經延長了這個物品在世界上的使用年限,已經很棒了。」

「就算有不愉快的事,往往睡一覺隔天起來就好了。」唐采伶的隨遇而安和抗壓性,跟她的成長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只要是對的事,我就跟它槓到底

父母在她一歲時離婚,唐采伶是由外公帶大的。外公是個學識豐富的退役上校,3歲時帶著她看報認字,床邊故事就是他八年抗戰的經歷。「回想起來,他常帶我坐火車跑來跑去,激發了我後來喜歡到處玩的個性。」

由於外公有重聽,唐采伶跟他講話,需要特別大聲;而求學念書時,她在班上的聲量也大。「我鬼點子特多,譬如運動會班級進場,就會提出一定要放音樂,再加上舞蹈動作才好玩,」她不只出主意,還會帶頭下去做,久而久之,很習慣發號施令。

「小時候同學都叫我武則天,當風紀股長時非常兇,全班都被我管得死死的,如果有男生欺負女生,還會被我電的很慘。」

另一個給唐采伶很多磨練的是她的母親。8歲時,唐采伶的母親回到家裡一起生活,但她常喝酒,情緒不穩,只要不順她的意,就會被打。以現在的角度來看,算是家暴了,但是她卻打不跑,「如果那件事我沒錯,就會槓到底。」

大學時外公過世,唐采伶一畢業,就擔負起養家責任。她記得那段時間真的很苦悶,嚮往做電視節目,卻不得其門而入,後來找到餐飲服務工作,所有薪水都要交給母親,每天只能領一百塊錢吃飯,感覺夢想離自已好遠。

但有一次她突然想去花蓮太魯閣。攢下飯錢,一放假就跳上火車,這趟旅行為她打開一扇窗。她發現出去玩,可以釋放生活壓力,回來在網路上寫文分享,有很多人愛看。她陸續受到旅遊網站和農場邀約,深入山林,看見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境風景。

「記得二十年前,大家旅行都是往國外跑。」唐采伶很不服氣,台灣明明很美,更拼命地寫部落格,自學攝影。她的努力幫自己開了一條路,在2006年,唐采伶終於有了自己的攝影工作室。

這幾年她的人生又大轉彎,全力投入海廢改造環境教育,連擔心的經濟問題都放下。她相信當一個人真心要做一件事時,全宇宙都會來幫忙。現在工作室除了她之外,還加入兩位夥伴,一位負責海廢創意設計,一位支援環境教育課程,能夠接下澎湖機場、政府單位等較大的案子,用以支付工作室的租金。

而去年聖誕節接下昇恆昌的櫥窗布置,是首度有企業願意支持海廢創作,她將CASE交給夥伴執行,雖然因為精品業對美感要求較高,難度不小,但夥伴們很爭氣,咬著牙達成任務。

▲她改造海漂垃圾,用回收藝術創作來守護海洋

唐采伶說,想做一件事,難免有質疑的聲音,像她幾乎每天都會聽到:「從中國來的海漂垃圾這麼多,妳永遠撿不完。」雖然兩岸垃圾問題,不是她能去影響的,但唐采伶一直相信普通老百姓也有可以做的事。她一邊經營微信、微博,如果遇到中國遊客,就帶他們到海灘現場,親身感受。

經過一年,有位來自福州的大姊,回去將海灘上滿是浙江漁船浮標的照片,轉發給做海洋環境保育的朋友,透過群組,震撼了各省志工夥伴。後來唐采伶受邀去對岸講課,當時她沒什麼錢,就在粉專上發起一人捐一百塊活動,很快就募到機票錢。

不去拒絕別人的幫助,也是唐采伶的信念之一。她覺得自己一路走來就是不斷收到很多人善意,幫助人或被幫助,都可以打開一個人的心,大家一起往善的方向走。

身為女生,除了體力比較不好之外,唐采伶覺得真的沒差,只是偶爾會遇到在地的老人家問得直接:「妳怎麼不去結婚?」她的回答也很直白:「如果我結婚,還能在這裡撿垃圾喔,」唐采伶笑著說,並不以為意。

她覺得自己現在已經走到了心理學家馬斯洛講的「自我實現」階段,工作若只是為了賺更多錢,也不能滿足她。「我想我是真的喜歡在大自然走來走去。」誤打誤撞,可以留在喜歡的環境,每次出去講課,可以認識更多不同的人,雖然經濟收入不多,但島上的生活簡單,資源互相分享,好像也不太需要用到錢。

▲倡議減塑環境教育的唐采伶。

「死也不想離開」的一生懸命

「海漂垃圾問題多嚴重,就代表這裡有多有趣。」在唐采伶眼中,她駐點的龍門海灘上,從祖宗牌位到沐浴乳瓶,幾乎人一生用到的東西都可以在海灘上發現。又因澎湖的海特別透,特別藍,所以看到這強烈的對比時會更有感。

「這裡簡直是世界級的海廢教室,我死也不要離開這個地方。」

唐采伶希望這裡成為海廢示範教室,大家彼此互相學習,研究調查海漂垃圾來源,可以做甚麼樣的改造和用途,如蓋綠建築……等。

看著唐采伶精神奕奕的訴說著想像中的藍圖,相信不管在什麼年紀,唐采伶一定都能保持這樣單純行動的勇氣。

O2 Lab海漂實驗室負責人

唐采伶

大海在我們心中就像媽媽一樣,具有一種無比的包容力,包容人類去做許多不同的事,但如果你覺得她是我們的母親 我們是否能盡一份小小的心力去愛護她、愛惜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