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25/35/45 夢想實踐

迎接多職人生的10堂贏家課

作者張道宜、廖婉書 圖片來源ChO Illustration

零工經濟來臨,所謂「工作」,已不是一天8小時而且只做一份工作的型態,在產業快速轉變的今日,必須具備多項專業,而且能由自己掌握工作內容、工時或地點,工作的意義由自己定義。《零工經濟來了》作者黛安.穆卡伊(Diane Mulcahy)透過10堂贏家課,告訴你如何成為零工經濟贏家,在變化多端的環境下,提升個人優勢,開創新未來。

lesson1 重新想像「成功」

尋找自己的成功定義

你的成功,由誰定義?是家人、同儕、上司、還是你自己?

想成為零工經濟下的贏家,定義「成功」絕對是第一個必修學分。穆卡伊認為,如果對何謂「自己的成功」缺乏主見,極可能偏離真正適合的人生軌道,即便再努力,也是徒耗能量。

數位遊牧民族(digital nomads)興起,正是對理想生活的嶄新詮釋。他們善用科技,在想要的時間和地點工作、遊樂、旅行。在思考上,數位遊牧民族也自有對成功的定義,並以此建立節奏。

PRACTICE 想像自己的人生

如何擺脫過去必須依附於組織內由升遷、加薪定義的成功,找回自己的方向?穆卡伊建議,可以先從練習想像開始。

Step 1 訃聞練習

當你去世,你希望別人如何描述你的人生經歷?寫下兩份訃聞,一份反映現在的生活,另一份反映渴望的生活。

Step 2 破折號練習

訃文練習的變化形。在出生日與死亡日之間,存在一道隱形的破折號,我們應該思考,如何走過那道破折號?

Step 3 美德練習

「悼詞美德」意指別人在你的葬禮時,所提及的特質。思考這兩個問題,想像自己的悼辭:

1. 一生大部分時間在培養哪些美德?為什麼?
2. 想培養哪些悼辭美德?

向身邊的成功者取經

勾勒成功願景絕非做一次就算完成,必須定期回頭檢視。「進廠維修」與「請教他人」,是兩個要反覆進行的動作。

所謂進廠維修,就是反思目前的優先要務,反省、更新成功的定義,確認是否需要調整路線。

而且要釐清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會因為什麼而快樂,最好的方式就是觀察、請教已經在做那件事的人,這個過程稱作「代理」(surrogation)。接著,再從中界定、修改出自己最有可能實現的成功願景。

一個人的發展路徑,多半與身邊的人有關。在定義成功的過程中,若能找到志同道合的請益對象,能讓這條路走得更順利。

lesson2 建構多樣化工作組合

零工經濟時代,工作人應該善用所有技能、經驗與興趣,建構自己的多樣化工作組合。

如同管理思想家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指出,多樣化的組合式職涯是「活動(activities)的組合;有些活動是為了金錢,有些是為了興趣,有些則是為了玩樂和理念」。

但要如何建構「工作組合」?多數人會先從一份有薪工作開始。不過,工作組合中的工作,不必樣樣都有酬。同步納入有薪業務和志工類活動,有助於探索興趣、學習技能、重燃熱情。

以下3種性質的工作,是建立工作組合時可考慮的選項:

1. 引你入門的工作

若你夢想做跟現在完全不同的事,又沒有十足把握能成功過渡,可以找個能給你機會接觸新領域的工作,與新產業或部門的人見面、互動,並建立關係。

2. 實驗性質的工作

實驗性質的工作可以讓你測試機會,若發現不喜歡就捨棄,再去嘗試別的機會。就像試營運,可以利用短暫投入做初步測試,成功時繼續加碼,不成功就喊停。

3. 邊做邊學的工作

可用較低風險,在工作時依自己的步調學習。例如,想成為一位專業演講者,不妨先從兼職講師做起。

要注意的是,過度多樣化會導致各自表現不如預期。投入適量的時間、心力,能夠帶來有意義的報酬和收穫才值得投資。

PARCTICE 建立工作組合

思考你的興趣和目標,依循以下3步驟建立多樣化工作組合。

Step 1 找出你的最佳工作

反省與回想:
●我的「最佳工作」是什麼?
●我為什麼會喜歡?

Step 2 找出你的理想工作

設想下列問題:
●我的理想工作是什麼?為什麼?
●我的理想工作有哪些具體要素?(例如,有機會發揮創意?能當家作主?)

Step 3 發現潛在工作

寫出10個你可以、也想做的潛在工作,務必包含一些不以賺錢為目的的構想。

lesson3 經營好人脈

集客式行銷,用內容「拉」人

零工經濟時代,「人脈」重要性不可言喻,數位行銷上常用的「集客式行銷」(inbound marketing)與「推播式行銷」(outbound marketing)正是建立人脈的好方法。

所謂集客式行銷,是透過有趣或相關的內容,將潛在顧客「拉」進公司,然後把潛在顧客變成真正的顧客。

集客式人脈建立法也是透過內容「拉」人,它有許多管道:寫作、寫部落格、參與社群媒體、在會議發表演說,或者辦活動。透過這些平台,讓其他人找到自己,建立聯繫和關係。

集客法適用內向的人,因為前期的面對面接觸較少,並且可以在表達立場和觀點前先思考。

最直接的切入點是寫作,可以有效增加個人曝光、提升形象,把自己塑造為有觀點可以發表的人。

穆卡伊歸納出以下3個開展步驟:

Step 1 選題

關注你覺得有趣、喜歡的議題。留意社群媒體和行業出版品,找出你認為觀點發人深省的人,以及想追蹤的對象。

Step 2. 評論

觀察討論區內的主題、互動頻率、談話語氣,以及誰是領袖。當你自覺可以言之有物時,就發表評論,加入談話。這一步的目標是打入生態圈,與人互動、接觸。

Step 3. 創作

最後是針對感興趣的主題,創造自己的原創內容,當你從「評論者」轉為「被評論者」,就開始朝意見領袖的角色邁進了。社群媒體是最容易起步的地方,只要按下「發布」,幾乎能和所有人展開對話。

這3個步驟同樣適用於演說,等到累積出一定的個人品牌,不妨嘗試舉辦實體活動。擔任活動主辦人和籌備人,能見度遠高於與會者,更容易發動連結,讓別人對你留下深刻印象。

推播式行銷,將訊息「推」上市場

相較於透過內容,吸引特定類型顧客上門,推播式行銷則是將訊息「推」到市場上。

最大的不同在於:獲知訊息的人往往並不是自願接受者,回應機會要小得多,必須觸及更大規模的目標族群,並且盡可能瞄準有潛在興趣的人,才能收到最佳成效。

推播法是傳統的人脈建立方式,透過大量參加研討會和人際活動,將自己的訊息「推」給認識的人。推播法適合外向的人,因為他們樂於認識新朋友和自我介紹。

如果要增加效率、精準投放,穆卡伊認為,最好能為自己設計一套「個人說帖」。

少了組織內的職銜,零工經濟工作者更需要懂得以清晰、親和的方式讓別人理解自己的專長,從個人價值、技能與構想來定義,並從經歷中彙整出引人注目的焦點。

以行銷職務為例:

拙劣的零工經濟說帖:只如實列舉過去所有的工作經驗和行銷專案。

理想的零工經濟說帖:「我協助科技公司解釋產品,說明產品能解決的問題,並藉此爭取到適合的顧客、投資人和員工。」

方法和技術只能埋下種子,真正堅實的人脈,建立在之後彼此是否有良好互動。

穆卡伊指出,左右人際關係的要素,不外乎是「予」與「求」。必須透過他人支持,才能在零工經濟下有一席之地,所以必須擅於「求」。

另方面,也不能一直接受協助,所以需要學習如何「予」,以維持人脈的平衡和強度。

理想的給予,要凸顯你仔細思考過接受者的處境,並且評估如何提供協助。不但具體,也能滿足對方需求。與其空泛地講「讓我知道,有什麼可以幫上忙的地方」,不如告訴他「我認識誰,可以怎麼幫助你」。

至於理想的請求,應該目標明確,清楚解釋目的,以及為何選擇對方作為求助的對象。你需要的可能是工作機會、請人引薦、或對你的下一步給予意見。

例如,「剛拜讀過您一系列討論建立人脈的作品。希望有機會請教對集客式人脈建立法的高見,並請指正我針對這個主題寫的文章。未來3週,不知您能否撥出15分鐘在電話中討論?」就比「有空一起喝咖啡嗎?有事想詢問您的意見」來得清晰、周到,而且展露出你的事先準備和研究精神。

PRACTICE 建立人脈思考法

人脈是成為零工經濟贏家的關鍵之一,因此務必創造機會,找到適合自己的人脈建立方式。請練習以下3個問題:

●集客式和推播式的人脈建立方法,哪些對我確實可行?我還能做些什麼?
●在人際間的「予」與「求」上,我要如何做得更周到?
●我能建立什麼系統,維護現有人脈,並強化關係?

lesson4 建立安全網

打造穩定收入保障

在零工經濟下,每個人都必須學會以收入保障取代就業保障。因為已不再有所謂的「鐵飯碗」,倒閉企業愈來愈常見。當依附於組織也不見得是保障時,就必須自己創造保障。

如何創造收入保障的安全網?

穆卡伊指出4種管道:

1. 培養技能

零工經濟是以技能為本的經濟。新的勞動市場重視的,不是學歷、頭銜和其他傳統成功標記,而是能貢獻於潛在雇主和客戶的特定技能。數位世界中,有太多低廉又便利的學習管道可以選擇,端看你是否積極取用。

2. 建立「機會管路」

意指不斷尋找新的工作、專案和任務,更重要的是,不斷自我行銷。隨時留意工作機會,評估時勢變化、技能的市場需求,為下一個案子做準備。

3. 創造多重收入

不論經營副業、或是運用資產生財(如利用Airbnb出租閒置空房),都能降低財務風險。這也是以低風險測試市場對事業構想反應的方法。

4. 壓低固定成本

零工經濟的工作本質多樣、變動性高,不易支撐高舉債、高固定成本的生活方式。財務保持簡約,把固定開銷壓低在能力範圍內,才能因應收入起伏。

做好退場策略再進場

每件事都需要退場策略,這裡指的是從傳統工作中離開。穆卡伊強調,如何在離職後繼續往前走,一樣是門技能。善待雇主,給他們充分時間交接,並爭取優渥的離職條件。

一個人的評價往往取決於上一份工作。正向的人際關係和別人的強力推薦,都是值得維護的資產,所以要學著做好這件事。

PRACTICE 擬定離職退場策略

不管是辭職還是遣散,試著完成下述練習,做好準備。

Step 1 想像6個月後的你將離職,擬定一張預備事項清單,務必處理下列各層面:

●專業:接下來我想做什麼?現在我能為創造下一個機會做什麼?哪些副業可以給我下一個機會的立足點?我應該開始經營哪些人脈?我應該和誰聯絡?

●財務:必須存多少錢?有哪些增加收入的機會?哪些財務上的改變可以降低支出?

●個人:生活風格、住宿或地點,必須做哪些調整?

Step 2 檢視第一步列出的事項,並開始執行。

lesson5 有效降低風險

3步驟,度過恐懼難關

化解恐懼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直接面對與拆解。事實上,許多當下懼怕無比的現象,發生機率其實很低。透過以下3個步驟的練習,幫助你拆解恐懼:

Step 1.最壞打算

從設想最糟的狀況開始,一旦把恐懼寫下來,就比較容易客觀評估並質疑:這件事發生的可能性有多高?如果相當可能,我能忍受嗎?我可以東山再起嗎?我能否採取什麼行動,防止最糟的情境發生?

Step 2. 具體描述風險

確認伴隨最糟情境而來的具體風險。這會協助你釐清哪些事件極不可能,哪些只有恐懼成真時才會出現。這些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往往沒有想像那麼高,尤其人在評估風險時,常受情緒與個人經驗影響(見右表)。

Step 3. 評估如何降低風險

最後是擬定行動計畫,這時應該評估風險是否大到需要採取預防行動。

5大行動選項,學會避險

風險一旦能具體呈現,就能評估、處理。以下是降低風險可能的行動選項:

緩和:如果風險對個人忍受度過高,也許可以設法緩和,例如發展副業可以提供收入的緩衝。

保險:面對可能性不高,但一旦發生卻後果嚴重的風險,不妨藉由保險解決。

移轉:與客戶合作時,簽署固定價格或固定期間的契約,只要履行契約條件,收入就會有保障,或者和客戶保持良好的關係,即使工作變動,還是能預支固定薪酬。

消除:如果你是特約包工或顧問師,可以協商預付款項的時間表,消除執行專案卻領不到錢的風險。簽署合約也是另一條有效之道。事先根據可能出現的情境協商合約,可以消除風險和不確定性。

接受:權衡風險大小、發生機率和預期報酬,做出合理的取捨。願意接受多大的風險,取決於個人的風險忍受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對不同領域的風險接受度,可能有極大不同。

PRACTICE 面對最糟情況

Step 1 做最壞的打算

想像你做了決定後,最害怕、最極端、最可怕的負面後果,把它們寫下來。

Step 2 具體描述風險

找出你所害怕、特定而具體的風險。把你能夠想到的,盡可能地列出來。

Step 3 評估如何降低風險

為每項風險擬定行動計畫,並評估緩和、投保、轉移、消除或者接受的可行性,以及不採取行動的結果。

lesson6 聰明管理時間

4D策略,重新分配資源

組織中員工多半根據公司規定決定工作節奏,但零工經濟的工作型態可能是某幾天或一天的某幾個小時,更需要講求效率。

也因此,必須學會將時間運用在優先事項上,你可以這麼做:創造選擇:事先思考要「看影片1小時」還是「看最新一期雜誌」?

利用2個具體的選擇,提高對時間的知覺。改變語言:與其說「我沒時間」,不如說「那不是優先選項」。追蹤時間:透過科技追蹤時間的運用,並找出哪些習慣需要改變。

另外,擬定時間計畫是必要的,可透過「4D」策略,重新有效分配時間。

1. 捨棄(Drop)

即使事先預定要做的事,若發現不適當或不需要,還是可以撤銷或中止。

2. 減少(Diminish)

減少承諾的頻率和規模。

3. 推遲(Defer)

延遲計畫,釐清先後順序,不要一次同時處理多樣事務。

4. 委託(Delegate)

重要事項為優先,耗時、吃力的工作可外包。

2類行事曆,工作事半功倍

行事曆是工作上的好夥伴。

Y Combinator的創辦人保羅.葛雷姆(Paul Graham)在2009年的部落格文章〈創作者時程表,管理者時程表〉(Maker's Schedule, Manager's Schedule)中,為讀者介紹「創作者 vs. 管理者」行事曆的架構。

管理者時程表:一般人所熟悉的行事曆格式。一天以半小時到一小時作為規劃單位,講求高度人際互動的工作,適用此表,例如業務。

創作者時程表:在一天中保留某幾個時段或全天時間,沒有額外邀約,全心處理複雜的專案,適合需要專心思考、擬定策略、完成專案和任務的人。

零工經濟工作者擁有時間主導權,但為了「擴增時間」,必須改變對時間的認知,才能擁有更多時間。

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神經學家大衛.伊格曼(David Eagleman)的研究證實,不斷學習新事物或產生新體驗,能減慢時間的消耗感。

另外,高權勢者也會因為自覺能有效控制時間,而擁有更多時間。

再者,投入時間協助他人,能讓人覺得自己有能力、自信,甚至產生成就感,這種自我效能感,也能產生擴增時間的效果。最後,利用不同感官進行多工,同樣能讓效率提高。

診斷行事曆

以下3步驟需具體回答,針對前3名事項,評估它們與行事曆間的一致性。

Step 1 試想以下問題

●我認為的成功是什麼?

●我想要的生活,價值和優先事項是什麼?

●我理想中的工作、職涯和人生是什麼?

Step 2 回顧過去一年的個人或家庭行事曆

●每月和每週,我投入最多時間的3件事是什麼?

●我的時間花在哪些事上?

●我在週末做什麼事?

●我是否有休假或休息?

Step 3:反省並回答

●我的優先要務和時間分配之間有多一致?

lesson7 靈活安排休假

隨時規劃工作空檔

零工經濟下,休假模式和過去大不相同,零工經濟工作者的假期通常在兩段工作間的空檔,安排上也較為自由、彈性。

穆卡伊認為,安排休假是需要練習的。

休假前,可構想一張「休假清單」,仔細思考一直想完成的計畫有哪些,寫下任何點子,一有空檔就隨時規劃,這份清單可跟隨個人的興趣、構想及夢想,即使是一、兩年之後的事也可以。

儘管有人會因「沒錢」而放棄休假,但只要經過詳細計劃和取捨,還是能存到一筆經費。而且,不一定要長時間、高花費的休假才有意義,可在兩段工作間放假1~2週,或在專案結束後放幾天假,一來不會花費過多,二來也能達到放鬆之效。

很多人對零工經濟的工作模式感到陌生,尤其傳統經濟工作者、年長世代的父母或同事,多半停留在傳統的休假概念上。不妨協助他們了解自己如何有效安排時間,而且懂得規劃工作和休假的優先順序。

休假的益處遠比想像多,像是恢復平衡、重振活力、改變人生觀,或創造「中繼空間」。零工經濟工作者可在兩段工作間的空檔,拓展個人興趣、改變生活,或找尋新方向。

PRACTICE 安排休假的想像力

這項練習能幫助你跳脫框架,透過長期和短期的休假規畫,探索人生更多可能性。

選項1. 想像明年可帶薪休假1年,你會利用這些時間和資源做什麼事?

選項2. 想像明年有3個月休假,休假期間有25%的薪資,你會利用這些時間和資源做哪些事?

lesson8 創造財務彈性

在零工經濟浪潮下,收入不斷變動,所以必須創造低固定成本、高儲蓄、低舉債的生活,保持財務彈性,也必須重新思考財務管理觀念。

計算燒錢率,創造彈性

儲蓄能讓你在遇到不可測的困難或意外時,做為緩衝,但進一步計算出燒錢率(burn rate),才能創造彈性。

在創投界,投資人和創業家經常討論「燒錢率」,也就是公司每月支出的資金淨額(負現金流量)。

例如,初創企業即使尚未產生收入,每月仍需支出25,000美元,那麼,每月的燒錢率就是25,000美元。若後來每月營收增加到20,000美元,燒錢率就變成每月5,000美元(支出25,000美元-營收20,000美元=燒錢率5,000美元)。

診斷支出

Step 1 審視優先要務

●我認為的「成功」是什麼?

●我想要的生活,價值和優先事項是什麼?

●我理想中的工作、職涯和人生是什麼?

Step 2 審查支出

回顧過去一年的支出並回答:

●每個月和這一年的財務支出,前五大必要項目是什麼?

●把錢花到哪裡?將支出分類,並評估最高金額類別。

●正在花錢買什麼樣的生活?

●這是我要的生活嗎?

Step 3 評估支出是否與優先要務一致

●我的優先要務和支出之間是否協調一致?

●我的五大必要支出,是讓我接近或遠離與優先要務一致的生活?

診斷燒錢率

Step 1 計算儲蓄

加總所有流動儲蓄,包括銀行存款、股票等項目。

Step 2 計算燒錢率

計算每個月和全年支出總額,即是燒錢率。將第一步的儲蓄金額,除以第二步的每月燒錢率,所得數字代表沒有收入時,目前生活能夠維持的月數,支撐的月數愈多,財務彈性愈大。

Step 3 剖析燒錢率

透過以下問題,了解燒錢率背後的驅動因素:

●我的首要支出是什麼?

●我能降低或消除任何固定支出或消費習慣嗎?

●在6個月內,我能夠達成的最低燒錢率是多少?

Step 4 計算財務彈性

比較每月的收入和燒錢率,並回答:

●我需要多少收入才能足敷燒錢率所需,並有餘錢儲蓄?

●我的生活開銷是低於或高於收入?

●開銷和收入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lesson9 打破所有權的迷思

愈來愈多人以租代買,以取得對物品的「使用權」代替「所有權」,增加對消費的掌控權、生活彈性並減少支出,同時選擇也更多元。「使用權經濟」正是新興生活型態下所延伸的經濟模式。

舉例來說,連續創業家普勒娜.古普塔(Prenna Gupta)在一年內和先生去了好幾個國家。他們把家當裝在行李箱中帶著跑,每到一地都短住在當地的Airbnb。

這段體驗,讓他重新思考是否有必要重回傳統以住家為基礎的生活。古普塔認為,善用Airbnb的做法會愈來愈普遍,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現代工作的特性是流動性高,工作者能自己掌握工作時間和地點,若只能居住在固定地點,反而會降低彈性。

是否要真正擁有一項物件,或者乾脆選擇短時間借用?得回歸需求並謹慎評估,才不會因此背上沉重債務。

lesson10 規劃退休生活

少了退休金保障,零工經濟工作者必須自己規劃退休及財務計劃。退休型態有3種可能性:

1.為傳統退休生活儲蓄。

2.規劃延長工作年數,延遲退休。

3.創造新的退休願景。

零工經濟其實為退休人士提供更多工作機會,可延遲退休年齡,工作年數也更有彈性。

例如,台灣目前的強制退休年齡為65歲,但國人目前平均壽命為80歲,意指將有15年甚至以上的退休生活,必須仰賴退休前收入。

換言之,提早規劃財務絕對有其必要,包括:

1. 設定自動存款目標

馬上為帳戶設定自動儲蓄計畫(例如直接存款),能有效降低拖延心態。

2. 選擇正確的時間跨度(Time Horizon)

意為達到目標的合理時間。

3. 擬定財務計畫

計畫中需包括預算、儲蓄、保險、稅務四大面向。

零工經濟中,退休不代表工作結束,更像是延續工作與休閒並存的生活方式。而且,不用等到人生最後階段才做想做的事,只要有效安排,下半場同樣能擘劃出令人驚喜的新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