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京諭 (親子天下雜誌86期) / 圖片:攝影 黃建賓

在嚴厲的父親與繼母管教下的冏星人,勵志故事讓她得到安慰,並且從中學會同理他人,讓她長出與過往和解的能力。

我很幸運,爸媽都是愛看書的人,很重視培養我和我哥閱讀的習慣。大概四歲起,我就把爸媽買的各種說故事錄音帶聽得滾瓜爛熟;我媽每次出國,也會買很多童話書回來給我,這些都啟發我對「故事」的興趣。

閱讀充滿了跟媽媽相處的美好回憶。例如,她每天晚上都要看報紙,讓我覺得看報紙是一件很潮、很成熟的事。小時候常躺在媽媽旁邊,她看完一頁報紙就傳給我接著看,我這樣慢慢開始識字。

因為媽媽很愛看推理小說,我也從五歲起就開始自己看克莉絲蒂(Agatha Mary Clarissa Christie)的作品。她被認為是永遠的謀殺天后,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鏡子魔術》,那時字還沒法認全,但我到現在都還記得書中破解懸案的細節。雖然那時我讀得很慢、得花時間去理解跟拼湊線索,但那對我的推理邏輯有很大的幫助。

小時候家裡除了書,沒有太多玩樂的選擇,七歲時電動壞掉,就沒再買新的。每當我在家裡閒閒沒事做、覺得太無聊,就找書來看,把爸媽的書也拿來看。

十歲時爸媽離婚,我爸再婚,我和我哥跟著他到中國去讀書,一方面得融入上大陸學校,另一方面得重新適應新家庭。我爸跟繼母常吵架,我跟我哥好像拖油瓶一樣。這個時期陪伴我的書是《歹命囝仔》(大陸版本譯:《一個叫它的孩子》),這本書看了很心痛,作者的母親用各式各樣折磨的手段來對待自己的親生孩子,不給飯吃、還把孩子放到瓦斯爐上燒,幾乎就是虐待兒童的書。這本書是我跟繼母借的,她對我說:「這樣你就知道我對你們多好了吧!」

十三歲時我跳級念高中,在深圳的深大附中讀書,看了很多勵志書,像是《汪洋中的一條船》,當時看了一直流眼淚。我很喜歡看天生有殘疾的人,在克服自身困難後,又去幫助別人的故事。

同樣勵志的,除了【金庸全集】中失去手臂的楊過,還有《海倫凱勒傳》、《潛水鐘與蝴蝶》。《潛水鐘與蝴蝶》的故事很幽默,一開始看不出來作者的難過,但一想到他都是只用一隻左眼眨呀眨的看世界,就覺得很揪心。

青少年時期我過得很慘淡,曾經覺得爸媽的關係失和,是我造成的。爸爸是絕對權威的教養、繼母又討厭我,他們吵架時甚至會怪我「為何沒勸架」。

我努力想從書中找到比自己更慘的人。畢竟自己不快樂、不幸福的時候,也看不下別人幸福快樂的故事,於是我就大量的看小說。我很容易被悲慘的故事打動,也很喜歡看小人物那種無奈卻又充滿衝突的故事。

因為看著故事中的主角過著更艱困的生活、卻更堅強,我便覺得自己也不用自憐自怨,因為還有比我更可憐的人。

閱讀後來也成為我很重要的力量。因為沮喪的時候、不知所措的時候,書中總會有答案,茫茫書海中一定有一個點子或一個方法適合你。

小說看多了,人會變得比較有同理心,會看到比較深層的人性,也學著有脈絡的去了解一個人。因為走過別人的歷程,包括他的人際關係、生活中需要承擔的壓力,慢慢的會同情、理解主角行為背後的動機。

我透過閱讀,慢慢理解別人人生中面對的困境和為難。後來因此和我繼母和解,她也向我道歉。這些閱讀的好處,都是我在說書時間想傳遞的訊息。

● 作者簡介:冏星人,31歲,youtube知名說書人、影評人。《鏡週刊》電影影評、主持自媒體【冏老師感情相談室】。

〉〉成為台大人那一年:我很徬徨,不知人生下一步該怎麼走?

〉〉這所大學沒有校園、比哈佛大學更難進入

〉〉「學習歷程」檔案佔未來升大學50%成績

〉〉混血女孩陳明秀:我18歲,大學不是唯一選項

〉〉周育如:從青春期到結婚,有人教他如何面對「性」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