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精華Report

One-Forty 創辦人陳凱翔:台灣應成為東南亞移工育才基地,未來留台或返鄉皆能受益

《人才永續國際論壇》One-Forty 創辦人陳凱翔:台灣應成為東南亞移工育才基地,未來留台或返鄉皆能受益

長年致力於幫助外籍移工銜接在台生活的One-Forty 創辦人陳凱翔,用一張「移工齊聚一堂」的照片,為「人才永續國際論壇」演講溫馨閉幕。照片的拍攝場景不在他方,而是你我都非常熟悉的台北車站大廳,這樣的關聯,正揭示台灣與東南亞移工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根據勞動部統計,台灣迄今有70萬名移工,分別來自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若以台灣總人口2300萬人來看,占了近3%。這群飄洋過海來台工作的移民,有30萬人從事家庭照護工作,另外40萬人則堅守在中小企業的生產線上打拼,當中包含撐起台灣經濟命脈的半導體、電子資通訊,以及製造業、傳統民生產業等。

日韓祭優惠政策吸引移工遷入,台灣不該落後

過去30年來,台灣移工人數直線上升,隨著少子化加劇、本地勞動人口縮減,這個趨勢將更不可逆。事實上,不光只有台灣招手向世界招募移工,包括日、韓、新加坡,甚至遠在歐洲的德國,都已經啟動相關的人才計畫,透過更便捷的人才輸入流程、更開放的永久居住政策,直接開放移工歸化,就地成為新住民、新公民。

過往法規限制移工只能在台停留12年,期限一到,就必須離開台灣。這樣的作法雖然一部分保障了本地人的就業機會,但卻也因此將培育好的人才,「轉輸出」到其他國家。為了留住這些人才,如今移工可以申請在台永久居留,寫下30年來移工政策上的重大突破。

擁有地利之便、又有政府政策支持,台灣面對當前的世界人才戰,正逢一個關鍵時間點,在移工紛紛選擇台灣為停泊站的態勢下,必須進一步思考,如何建構一個涵蓋多元族群的職場樣貌,讓這些珍貴的人才根留台灣。

台灣要搭建起移工青睞的工作環境,必須先做到兩件事:

1.移除偏見、看見移工的潛力

過去10年,我站在輔導移工的第一線,看見許多非常有潛力的移工朋友,不只有大學文憑、成長心態,更能在困境中勇於當責,展現Leadership(領導能力),在職場上,他們或許做的是中低階的基礎工作,但在韌性與適應力上,他們是最佳的學習典範。

2.建立友善移工的職場環境

要長久留下移工,除了要保障其「安居」,更要確保其「樂業」,在職場上,必須消弭種族歧視,雇主要能以平等的態度看待移工,員工之間也要彼此有認同感,才能同時滿足產業成長,又能自我實現。

培育移工成長,是台灣航向世界的新力量

台灣擁有大量移工,使我們有籌碼去思考「Make every migrant journey work in Taiwan(讓每個移工之旅在台灣落腳)」,甚至開始著手規劃「移工轉型」,讓他們從過去工資廉價的Labor(工人),升級為具有專業技術的Talent(人才),最後成為富涵台灣經驗與文化觀點的Ambassador(大使),在世界各地為台灣宣傳。

移工朋友們多半是因為當地經濟因素來到台灣,也期望在台灣發揮自己、做出貢獻。這也是我創辦非營利組織One-Forty的原因,現在我們已經是台灣最大的東亞移工學習社群,有7萬多位移工,透過我們設計的課程及活動,一起在技能上進步。

此外,One-Forty也開始為聘僱移工的企業進行內訓,一路從移工入職培訓到8~10年後成為主管,我們甚至協助正往新南向發展的台灣企業,建立與返鄉移工人才連結的機會。許多赴台工作10年的移工,返鄉後不僅有華語文證照,還具一身與台灣主管們溝通協作的能力,這些曾經的旅台人才,正是台灣企業將觸角伸向國際市場的最好支點。

所以,我呼籲政府、企業、民間一起動起來,讓台灣真正成為一個友善移工的社會,不僅讓本土人才永續發展,也讓跨國人才在台灣找到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