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跨國企業經理人,擁有國際視野的資誠人資管理顧問董事長林瓊瀛認為,缺工是企業、產業、國家級的問題,無人能置身事外。而企業主必須改變心態,從期待員工溫良恭儉讓,轉向思考要如何與員工建立夥伴關係。
人才荒有多嚴峻?身為提供跨國管顧諮詢服務的PwC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格外有感。PwC今年推出《2022 希望與恐懼調查報告》,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全球勞動力調查之一,結果指出,全球近五分之一的員工可能在未來一年換工作;而工作滿足感、彈性,躍上工作人評估工作時的重要選項。
首先,我們必須檢視,過去20年間,企業的人資功能是否停滯?我看見許多人資專家,只是拿著每月人資報告,如同「驗屍報告」般,公佈上個月公司多少人離職、薪資水準落後業界多少,卻遲遲無法提出因應對策,在缺工荒的時代,正是時候讓我們停下腳步,看看世界局勢。 連續三年的疫情衝擊,使得勞動力發生大遷徙潮,帶來四個工作巨變。首先,國發會的報告指出,2028年台灣的人口紅利將消失,勞動力結構將重組;其次,新世代工作者興起,逐漸成為勞動人口主力,他們對「好工作」的定義不同以往;第三,數位科技與遠端辦公興起,加速人才流動,地理位置不再成為找工作的限制;最後,ESG與勞工人權意識覺醒,企業在面臨習以為常的管理哲學失效同時,也必須思考如何回應工作者們的期待。
我可以很肯定地說,若把這四個現象的解決責任交給企業人資,終將失敗收場,因為這是一個企業、產業,甚至一個國家的課題,擁有最高決策權的管理者著手,才有可能真正突破困境。 以下是四個可能的解決方向:
1. 改變管理模式,扣連核心價值
2. 重塑職場倫理,打造新雇傭關係
3. 超越組織疆界,拓展人才發展場域
4. 著重「能力」的培養發展,而非「勞力」
我提供四個案例,來呼應上述四個項目確實具體可行,而且已經有人做出可觀的成果:
企業扣連核心價值,無畏科技衝
深受全世界孩童喜愛的迪士尼,從創辦之初便緊扣「Make People Happy」的核心價值,使得迪士尼從一開始的工作室、到後來建立迪士尼樂園、收購皮克斯影業,如今躍身為全球最大的影音串流平台,這個成功盛行百年的企業,不敗的精隨就是每當時代浪潮襲來時,皆不忘本業與初衷。
貫徹品牌精神,打造新型態員工關係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案例是Airbnb,疫情期間,Airbnb營業受到衝擊,裁員25%,但他們卻費心安置員工,幫助失業員工另覓新職,除了撥給資遣費、健康保險,還實施專業認證輔導,並且建立校友名單,也解除認股限制,讓員工離職後仍能獲得股票。如今Airbnb更宣布員工可以永久遠距上班,成功打造了幸福企業的形象。
社創事業結合人才發展,共創雙贏
台大榮譽教授李吉仁發起台灣第一個培育社創人才的虛擬學校「School 28」,取28的諧音來表示為企業培育「二把手」,鼓勵企業推派對社創有熱情的人選參與培訓,並提供結業者實際投入社創服務的機會,像這樣突破企業疆界的創新育才方式,值得借鏡。
整合勞動力市場數據,指引未來人才策略
為縮短產學落差,新加坡政府投資民間AI新創企業,建立擁有超過144國、25萬間企業,10億筆以上資料的國際職務與勞動力技能平台,提供企業與工作人利用職能模型、技能評鑑、發展計畫規劃等數據,打造「適才適所」可能性。當全球陷入人才荒,靠科學與數據有望加速解決問題。
最後我想引述一句來自非洲的古諺:「養育一個孩子,必須窮盡全村之力」。請各位回想,10、20年前,台灣缺乏高階管理人才,各大學便紛紛開辦EMBA,之後缺乏中階幹部,就創立在職碩士專班,而今更推動儲備幹部計畫。可見,要養育一個時代的人才,必須由企業與社會共同攜手合作,無法單憑一己之力。
身為企業,我們不能高談學用落差,把責任都推給學校,另一方面卻高喊缺人、要求國家社會提供人才,企業自身應有所改變。我建議企業面對「人才永續」這個議題的心態,可參考華頓商學院教授Adam Grant(亞當·格蘭特)所說:「面對無限賽局,長青企業會把目標放在如何讓自己一直留在場上,而非把目標設為短期勝利」,期盼各界一同努力。